首页> 中文学位 >王三虎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系列经验方的临床观察
【6h】

王三虎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系列经验方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正 文

1王三虎教授对肝癌的认识

1.1辨病论治

1.2肝癌的辨病

1.3辨证论治

1.4对症处理

1.5心理治疗

2 临床应用

2.1 资料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临床资料

3 治疗方法

3.1 辨证论治

3.2 对症支持治疗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

4.1 就诊次数

4.2肝癌证型的分布

4.3症状分级

4.4生活质量

4.5 肿瘤大小变化

4.6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4.7门诊生存期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病例分析

6.3肝癌证型的分布统计

6.4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比较

6.5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6.6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

6.8门诊生存期

7讨论

7.1小柴胡汤相关研究

7.2王老师治疗肝癌常用方剂药物研究

8典型病例

9问题与展望

9.1存在的问题

9.2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个 人 简 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总结王三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及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总结王三虎教授对原发性肝癌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理论思想。运用其理论指导临床,观察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统计就诊次数及肝癌证型,软肝利胆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保肝利水汤证、猪苓汤加味证的证型分布情况,并根据证型予相应汤剂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症状缓解率、肿瘤大小、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素(Tbil)、甲胎蛋白(AFP)、生存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122例患者共就诊3155次,平均就诊25.86次。其中,介入加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共就诊668次,平均就诊35.16次;手术加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共就诊1432次,平均就诊32.55次;放疗加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共就诊229次,平均就诊17.62次;单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共就诊826次,平均就诊17.96次。肝癌的证型分布情况,软肝利胆汤证最为多见,占总人数42.62%,其次是保肝利水汤证为30.32%,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为18.03%,猪苓汤加味证为0.74%。治疗前后症状比较,说明王老师治疗肝癌系列经验方对于发热、食欲下降、黄疸症状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在肝区疼痛、腹胀、出血方面,虽然治疗前后都有所改善,说明治疗效果不显著。治疗前评分为7.8±1.13,治疗后评分为4.53±1.58,经统计学检验,P<0.05,提示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有明显差异,临床症状缓解率为41.92%,为部分缓解积分值。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病灶稳定率为82.79%,在肿瘤稳定率的提高效果明显。治疗前卡氏评分为53.96±3.12,治疗后为67.35±4.26,经统计学检验,P<0.01,提示治疗后患者身体情况与生活能力提高。患者ALT、AST、TBil、AF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经治疗后,122例患者门诊生存期最长为79.63个月,最短为1.83个月,门诊生存期平均为14.53个月。其中,手术加中医药治疗患者,门诊生存期平均为18.73个月;介入加中医药治疗患者,门诊生存期平均为18.13个月;放疗加中医药治疗患者,门诊生存期平均为11.57个月;单用中药治疗的患者,门诊生存期平均为10.95个月。手术加中医药治疗患者门诊生存期最长。  结论:王三虎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在辨病基础上,总结肝癌的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湿热蕴毒,枢机不利,进行辨证论治,运用软肝利胆汤、保肝利水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猪苓汤加味治疗。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就诊时间长,肝癌证型中常见证型是软肝利胆汤证和保肝利水汤证。经治疗后证明中医药在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瘤体,延长门诊生存期,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