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安阳北朝至隋代瓷器的制作工艺与产地的相关研究
【6h】

河南安阳北朝至隋代瓷器的制作工艺与产地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我国北方早期白瓷的概述

1.1引言

1.2白瓷的出现与发展

1.3白瓷出现的原因

1.4河南安阳地区安阳窑与灵芝窑的相关介绍

1.5白瓷研究的现状

1.6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安阳窑与灵芝窑瓷器的色度分析

2.1色度学基本知识

2.2主波长和色纯度的计算机编程

2.3测色仪器-色差计

2.4我国古代北方白瓷的色度分析

2.5结论

第三章灵芝窑与安阳窑瓷器的显微分析

3.1瓷器胎釉的显微结构

3.2结果与讨论

3.3结论

第四章灵芝窑与安阳窑瓷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4.1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简介

4.2EDXRF仪器简介

4.3成分分析

4.4讨论

4.5结论

第五章安阳窑与灵芝窑瓷器烧制温度与吸水率的测试

5.1引言

5.2实验部分

5.3结果与讨论

5.4结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瓷器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悠久的发展历史皆令世人惊叹不已。长期以来,古陶瓷研究,特别是中国的古陶瓷研究,始终为科技考古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之一。迄今为止,发表的相关论文可谓“汗牛充栋”,李家治先生在此基础上,集诸家之大成,以“三大技术突破和五个里程碑”将中国古陶瓷丰富的科技内涵和万年发展历史作了精辟的概括和总结。 白瓷的创烧与成熟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一项伟大的技术革命与进步,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青瓷独统天下的局面,而且更为后世各种精细白瓷与彩绘瓷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工艺基础。不仅如此,我国白瓷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对世界其他地方制瓷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白瓷的起源及其发展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古陶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工作以河南安阳地区两个窑口(灵芝窑与安阳窑)的瓷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色度仪对两个窑不同种类的瓷器外观进行了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利用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等仪器,对不同种类瓷器的显微结构、化学组成、烧制温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窑口白瓷釉层都具有较薄的特征,同时安阳窑白瓷的烧制温度较低,而灵芝窑有些白瓷胎釉洁白细腻,氧化铁等致色元素的含量较少,另外一些白瓷胎釉跟青瓷没有很大区别,只是在胎釉之间施了一层化妆土,化妆土颗粒细小、深色杂质碎屑以及未熔晶屑较少,最终可以提高白瓷的质量。白瓷这些工艺特征的不同,揭示当时窑工们曾尝试胎釉原料的精挑细选,化妆土的使用、较薄釉层以及较低温度都曾是导致白瓷出现的主要技术因素。但不同窑口,同一窑口不同时期,陶工们可能尝试不同的技术方法来提高瓷器的颜色及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