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插入介质波导的传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6h】

插入介质波导的传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绪 论

1.1引言

1.2插入介质波导

1.2.1插入介质波导传输特性的分析方法

1.2.2基于插入介质波导的器件

1.3基片集成技术

1.4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插入介质波导的等效电路分析

2.1引言

2.2插入介质波导

2.2.1近似分析

2.2.2等效电路方法分析

2.3传输损耗

2.4几种传输线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3章基于插入介质波导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3.1引言

3.2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算法原理

3.2.1概述

3.2.2人工神经元模型

3.2.3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

3.2.4误差回传学习算法

3.3波导内不连续结构等效集总参数的提取

3.3.1等效集总参数提取方法

3.3.2方法比较

3.4带通滤波器设计

3.4.1带通滤波器的综合

3.4.2 LSE模式IDG的馈电方式及优化设计

3.4.3 LSM模式IDG的馈电方式及优化设计

3.5设计实例

3.5.1工作于LSE模式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3.5.2工作于LSM模式的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4章耦合插入介质波导

4.1引言

4.2定向耦合器

4.3 LSE模式耦合插入介质波导的分析

4.4 LSM模式耦合插入介质波导的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基片集成插入介质波导

5.1引言

5.2基片集成技术

5.2.1基片集成波导

5.2.2基片集成插入介质波导

5.2.3端口校正技术

5.2.4等效经验公式

5.3基片集成插入介质波导带通滤波器

5.3.1基片集成插入介质波导的转接头

5.3.2基片集成插入介质波导带通滤波器

参考文献

结束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工程正向着毫米波/亚毫米波波段高速延伸。由于工作频率的提高,金属导电性能降低,加之表面加工粗糙,使传输线中的损耗大到不能容忍的程度,同时色散和高次模等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金属波导的导体损耗急剧增加,而鳍线和微带线等传输线则对加工工艺要求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为了克服这些波导中的致命弱点,人们广泛采用介质波导用于毫米波/亚毫米波的传输。插入介质波导具有损耗低、横向尺寸较大、对加工工艺要求较低等优点,非常适合毫米波/亚毫米波的传输。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微波毫米波电路系统的高速发展,整个系统迅速向小型化、高可靠性、多功能性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低成本、高性能、高成品率的微波毫米波技术对于开发商业化的低成本微波毫米波宽带系统非常关键。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大量的功能器件可以集成于一个模块之中,大大减小了系统的体积,提高了系统的功能和加工的可靠性,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基片集成技术已成为当前微波毫米波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紧密围绕插入介质波导的传输特性以及集成应用情况,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采用一种基于等效电路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插入介质波导中两种主模式(LSE,LSM)的色散特性以及衰减特性。将插入介质波导与其他几种波导进行了比较,结果说明了工作于LSM模式的插入介质波导具有传输损耗低、横向尺寸大、对加工工艺要求低等优点,尤其适合高频电磁波的传输: 2.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电磁场数值算法的波导内不连续结构的等效集总参数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避免了繁琐的场分析,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对器件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提出了适用于低频的微带线-LSE模式插入介质波导馈电结构,以及适用于高频的矩形波导-LSM模式插入介质波导馈电结构,分别优化设计了该两种馈电结构,并加工了微带一插入介质波导接头的测试样品; 4.提出将传统的插入介质波导在结构上进行改进,抑制了辐射损耗,设计了工作于LSE和LSM模式的插入介质波导带通滤波器,并加工了LSE模式的测试样品; 5.采用奇偶模方法分析了LSE和LSM模式耦合插入介质波导的传输特性,并加工了LSE模式插入介质波导耦合段的测试样品; 6.提出了运用基片集成技术将LSM模式的插入介质波导设计成基片集成插入介质波导,给出了基片集成插入介质波导的经验设计公式,并在基片集成插入介质波导中实现了带通滤波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