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走向和谐之路——马克思公平观及其当代观照
【6h】

走向和谐之路——马克思公平观及其当代观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逻辑的起点:公平概念的内涵阐释

第一节 对公平概念的一般性考察

第二节 三种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公平观综述

第二章历史的追溯:马克思公平观的科学解读

第一节 马克思公平观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公平观的脉络体系

第三章理论的开新:马克思公平观的与时俱进

第一节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公平观——重视结果公平的公平观

第二节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论——立足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公平观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公平与效率难题的成功破解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新时期追求公平的理论指南

第四章现实的解析:现阶段中国社会公平的阐释与建构

第一节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第二节 分配公平是实现利益和谐的关键

第三节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

第四节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目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公平,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人们世代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一生同样没有放弃过对社会公平的诉求,在他看来,公平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而且也是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马克思在公平问题上曾做出系统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科学的公平理论的脉络体系。马克思的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不断地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从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社会正逐步转型,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随之凸显,并日益严峻。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公平的局部缺失问题。因此,我们今天重温马克思有关公平的若干思想,较为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马克思公平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不仅是公平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本文以马克思的公平观及其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新发展为主线,总体上运用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比较分析和矛盾分析等方法,从思想史的角度,较为系统深入地阐释了马克思公平观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此基础上,以理论反观现实,借马克思的公平思想透视了当前我国社会的公平现状,并对公平局部缺失的原因作了分析,初步探讨了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中实现和维护公平的途径。
  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论述了整个研究的逻辑起点即对公平概念的内涵作了阐释。全文从对公平概念的一般性考察入手,初步界定了公平和公平观及其评价标准;并对三种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公平观念进行了综述,旨在与马克思的公平观有所比较,挖掘出后者所具有的科学性。在第二章中试图对马克思的公平观做出全面而科学地解读,揭示出其中所含有的科学性和丰富性。将马克思的公平理论分为公平效率观和公平分配观两个部分,并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求能为我国当前寻求社会公平找到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依次梳理了马克思的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开新。从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公平观到新时期以“四个公平”为核心的新公平观,其中无一不蕴藏着马克思公平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格。文章最后一部分用理论反观现实,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公平现状进行了阐释与建构,表明了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通过对当前社会公平现状的判断,分析了不公平现象产生的种种原因,重点对有代表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领域中实现和维护公平的对策做了初步探讨;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应该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动态公平效率观。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公平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丰富与发展,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格。对马克思公平观的研究,旨在找到一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设道路,希望能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贡献。

著录项

  • 作者

    姚瑶;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任暟;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专题汇编;
  • 关键词

    马克思; 公平观; 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