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赣粤两省作物孢囊线虫调查及茶皂素颗粒剂对其防治研究
【6h】

赣粤两省作物孢囊线虫调查及茶皂素颗粒剂对其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前言

1.1 孢囊线虫的种类及分布为害

1.2 孢囊线虫的鉴定

1.3 孢囊线虫病害防治

1.4 茶皂素杀线虫活性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2.1 材料

2.1.1 供试种子

2.1.2 供试药剂

2.1.3 试剂耗材

2.1.4 主要设备仪器

2.2方法

2.2.1 江西广东两省主要农作物孢囊线虫调查方法

2.2.2 孢囊线虫形态学鉴定

2.2.3 孢囊线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2.2.4 野生豆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2.5 罗定孢囊线虫对水稻寄生性

2.2.6 2016-2017年度茶皂素颗粒剂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大田防治试验

2.2.7 茶皂素颗粒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田间试验

2.2.8 防效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江西广东两省作物孢囊线虫调查结果

3.2新纪录种野生豆孢囊线虫江西种群的鉴定

3.2.1野生豆孢囊线虫江西种群的形态学鉴定

3.2.2 野生豆孢囊线虫江西种群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3 罗定孢囊线虫H. luodingensis n sp. 新种的描述

3.3.1 罗定孢囊线虫的形态学描述

3.3.2 罗定孢囊线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3.3.3 罗定孢囊线虫对水稻的寄生性

3.4旱稻孢囊线虫广东种群的鉴定

3.4.1旱稻孢囊线虫广东种群的形态学鉴定

3.4.2 旱稻孢囊线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5 野生豆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5.1 野生豆孢囊线虫江西种群的致病性

在田间,野生豆孢囊线虫侵染大豆后,感病植株的主要症状为根系发育不良,根系上可以观察到白雌虫,头部侵入根组织内,乳白色膨大的身体暴露在根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处理与对照相比鲜重和根重显著降低,结荚数也有一定减少。

3.5.2 野生豆孢囊线虫在豆科作物中寄主范围测定

3.5.3 大豆栽培品种对野生豆孢囊线虫的抗性鉴定

3.6 茶皂素颗粒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田间防治结果

3.7 茶皂素及菜籽饼粉对大豆孢囊线虫田间防治结果

3.7.1 2015-2016年茶皂素及菜籽饼粉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小种田间防治结果

3.7.2 2017年茶皂素及菜籽饼粉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田间防治结果

4.1结论

4.1.1 江西广东两省主要作物孢囊线虫发生调查

4.1.2野生豆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1.3茶皂素颗粒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大田防治试验

4.1.4 茶皂素颗粒剂、菜籽饼粉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大田间防治试验

4.2 讨论

4.2.1 江西广东两省的孢囊线虫发生危害调查

4.2.2 野生豆孢囊线虫江西种群对我国大豆生产的风险

4.2.3 茶皂素颗粒剂、菜籽饼粉对孢囊线虫的田间防治试验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对江西和广东两省的主要作物孢囊线虫发生情况开展调查,在广东省的调查中发现并描述了一个寄生水稻的孢囊线虫新种罗定孢囊线虫 Heterodera luodingensis n sp.;在江西省发现鉴定了中国新记录种野生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sojae,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广东省首次发现了旱稻孢囊线虫 Heterodera elachista。在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开展了茶皂素颗粒剂对小麦和大豆孢囊线虫病害的田间防治试验,明确了茶皂素颗粒剂对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并对其施用剂型和使用剂量进行了研究。  2015-2017 年,对江西广东两省的孢囊线虫种类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水稻、大豆、油菜、玉米、甘蔗等作物样品261份,在14个采集点分离检测到孢囊线虫。在罗定市和江门市采集的4份孢囊线虫,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描述为寄生于水稻的一个孢囊线虫新种。基于ITS序列和D2D3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出该孢囊线虫与拟水稻孢囊线虫、旱稻孢囊线虫等同属于莎草组,节点支持率为100%。对罗定孢囊线的ITS片段PCR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样性(RFLP)分析,结果表明罗定孢囊线虫的酶切图谱可以与近似种相区分。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大豆上采集到一个孢囊线虫种群,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为中国新纪录种—野生豆孢囊线虫。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了野生豆孢囊线虫对感病大豆(罗汉豆)的致病性以及在11个豆科作物中的寄主范围,并鉴定了国内42个大豆栽培品种对野生豆孢囊线虫的抗病性。在广东清远市、四会市、肇庆市、高要市,江西宜春市采集的8份孢囊样品,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为旱稻孢囊线虫。  2016-2017 年在河南许昌市河街乡,开展了茶皂素颗粒剂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10%两种含量的茶皂素颗粒剂对小麦孢囊线虫均有一定防效,在小麦生长前期防治效果更为明显,在孢囊线虫冬季侵染时期,W53、W107和W105处理的侵入根内线虫数量显著少于对照。在小麦收获期,两种含量的茶皂素颗粒剂都是中间剂量(W54、W107)处理的孢囊繁殖系数最低。不施药CK处理,在收获期孢囊的繁殖系数达到4.36,而W54处理的效果最好,繁殖系数最低为2.08,防效为52.3%。对小麦测产结果表明,5%茶皂素颗粒剂1:5增产效果最好,每平方米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增产达到22.5%,高于阿维菌素的14.6%。  2015-2016年在河北廊坊开展大豆孢囊线虫4号小种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颗粒剂在低剂量每小区80-150 g(每亩3.3-6.2 kg)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5%-75%,同时增产效果为4.3%-9.5%。菜籽饼粉的中间剂量每小区250 g(每亩10.4 kg)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64.6%。但低剂量200 g每小区(每亩8.3 kg)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4.7%。2017年在黑龙江嘉荫县,开展茶皂素颗粒剂对大豆孢囊3号小种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制剂的防效能够达到50%-70%,药剂对照噻唑磷处理的防效为80%,复配剂WS22的防效最高达到73.3%。田间测产结果表明,茶皂素制剂增产率达12%-31%,高于噻唑磷处理的7.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