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研究
【6h】

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检验标本、仪器和方法

结果

1、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和年龄的关系

2、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与尿有形成份关系

3、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与24h尿蛋白、血白蛋白关系

讨论

1、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发病及进展机理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慢性肾炎发病机理的认识

3、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分布状况:

4、慢性肾炎虚证中医证型和尿有形成份的关系

5、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与尿、血蛋白的关系

6、慢性肾炎虚证中医证型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

7、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与脂肪的关系

8、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与血红蛋白、白细胞、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9、慢性肾炎虚证中医分型与免疫指标的关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慢性肾炎中医分型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虚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可能的机理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按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肾炎中医分型标准,选择慢性肾炎虚证病例129例,男60例,女69例,年龄14-81岁,平均年龄42.99岁。其中肺肾气虚证29例,脾肾阳虚证35例,肝肾阴虚证37例,气阴两虚证28例。采用AVE-763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尿有形成份,血清Cys C的测定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肌酐、尿素、甘油三酯、胆固醇检测都采用酶法。  结果:129例慢性肾炎虚证患者中,肺肾气虚证平均年龄43.15±12.65岁,脾肾阳虚平均年龄48.15±11.78岁,肝肾阴虚平均年龄44.17±12.97岁,气阴两虚平均年龄34.81±14.23岁,各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有形成分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尿中白细胞中位数分别是:6.65/μl、10/μl、4.15/μl、3.05/μl;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尿中红细胞中位数分别是:12.5/μl、14.0/μl、12.0/μl、37.7/μl。血肌酐、尿素、肌酐、胱抑素C、甘油三酯、补体3、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在慢性肾炎各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胆固醇、补体4、白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本研究显示各证型之间性别分布无差异,年龄分布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  2.本研究显示气阴两虚证患者尿红细胞显著增多。各型之间尿白细胞、管型无差异。  3.本研究中,慢性肾炎虚证各中医证型之间24h尿蛋白量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其中脾肾阳虚24h尿蛋白量最高,气阴两虚最低。血白蛋白量在各中医证型中含量和24h尿蛋白存在负相关性。各证型中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肺肾气虚>脾肾阳虚。  4.本研究显示脾肾阳虚证肾功能指标较其它证型都有显著性差异,明显增高。由于血肌酐、尿素、尿酸影响因素多,故在慢性肾炎中医分型中,首选胱抑素C作为评估肾功能和中医分型的可靠指标。  5.本研究中,各型之间血甘油三酯量为肺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而胆固醇在各型之间无差异。与以往的研究并不相符,可能与高脂血症影响因素众多、标本例数少有关。  6.本研究显示慢性肾炎脾肾阳虚证患者血红蛋白量明显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与患者尿中红细胞数无相关性。血纤维蛋白原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各型之间白细胞数无差异。  7.慢性肾炎为免疫性疫病,本研究显示,C3水平为肝肾阴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C4水平在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蔡振华;

  •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迎春;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慢性肾炎,中医分型,客观指标,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