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采集与渔猎经济的探讨
【6h】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采集与渔猎经济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环境与气候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动植物遗存所反映的淮河流域史前生态环境与气候特点

二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采集与渔猎经济

(一)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

(二)大汶口文化阶段

(三)龙山文化阶段

三淮河流域史前广谱经济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一)淮河流域史前采集经济向稻作农业的过渡

(二)淮河流域史前渔猎经济向家畜饲养业的过渡

(三)以采集与渔猎为代表的史前广谱经济在史前文明化进程中的意义

四结语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淮河流域的原始经济是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采集与渔猎经济是淮河流域史前重要经济形态,也是原始经济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关于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采集与渔猎经济的专题研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无专论。本文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对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采集和渔猎经济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以求有助于我们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整个淮河流域史前采集和渔猎经济。
  论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环境与气候,这有助于我们对原始先民采集、渔猎经济的客观认识。新石器时代,淮河流域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
  论文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这部分把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采集与渔猎经济分三个阶段论述。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遗址众多,文化面貌多样,我们可以从各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以及采集与渔猎工具几个方面去考察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采集、渔猎经济状况。通过对各遗址的考古学观察,可以看出在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淮河流域采集、渔猎经济和原始农业已形成了一种较大的综合经济,由于生产力所限,农业还不够发达,采集、渔猎经济在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进入大汶口文化阶段之后,通过对尉迟寺遗址、王因遗址等大汶口文化遗址采集与渔猎经济的考察,可以看出随着淮河流域农业的发展,原始经济的比重发生了变化。龙山文化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更大提高,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各遗址出土的工具中,狩猎工具的比重明显下降,农业生产工具在许多遗址中大量出现。人们在有农业做保障的条件下要获得肉食,一方面大力发展家畜饲养业,一方面不断提高渔猎技术。
  论文第三部分论述了淮河流域史前广谱经济与农业文明的关系。以采集与渔猎为代表的史前广谱经济是淮河流域史前重要经济形态,直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广谱经济都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并为稻作的起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对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大汶口文化阶段、龙山文化阶段三个阶段采集经济与稻作农业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整个淮河流域史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轨迹。淮河流域经历了一个从采集野生稻、开始种植稻到大规模种植稻的过程。粳型栽培稻起源于淮河上游的舞阳贾湖,沿淮河流域向东传播,在淮河下游龙虬庄获得了较大发展,实现了粳稻特征的定型化。由渔猎经济发展到家畜饲养业,这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原始农业的发展促使渔猎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家畜饲养业,家畜饲养业的发展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肥源,促进了农业发展。家畜的饲养和原始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后,采集与渔猎经济作为一种补充的经济形式依然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并且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淮河流域整个新石器时代,以采集与渔猎为代表的史前广谱经济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淮河流域史前采集经济向稻作农业的过渡以及渔猎经济向家畜饲养业的过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采集与渔猎经济、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之间的关系又是复杂的。采集与渔猎经济、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在整个新石器时代是共存的,它们都是原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采集与渔猎经济为代表的史前广谱经济在史前文明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