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绿洲边缘区人口安全生存模式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6h】

绿洲边缘区人口安全生存模式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依据及意义

1.2研究目标、内容

1.3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绿洲边缘区人口生存现状分析

2.1绿洲边缘区空间分布与人口布局

2.1.1边缘区空间分布状况

2.1.2边缘区人口概况及人口空间分布

2.2绿洲边缘区沙漠化防治现状

2.1.1绿洲沙漠化防治理论、技术

2.1.2绿洲边缘区沙漠化防治实践经验

2.2.2绿洲边缘区沙漠化防治实践现状

2.3绿洲边缘区生态移民现象分析

2.3.1绿洲边缘区生态移民类型概况

2.3.2绿洲边缘区生态移民效益评估——以湖区为例

2.4绿洲边缘区生存脆弱性分析

2.4.1绿洲边缘区社区脆弱性分析

2.4.2绿洲边缘区经济发展脆弱性分析

2.4.3绿洲边缘区人口可持续脆弱性分析

第三章参与式方法下绿洲边缘区人口生存模式对比与优选

3.1绿洲边缘区人口生存模式概述

3.2参与式方法下的绿洲边缘区人口生存模式对比

3.2.1样本区选择

3.2.2研究尺度及数据获取方法

3.2.3样本区人口生存模式描述

3.2.4评价与小结

第四章绿洲边缘区人口安全生存模式指标体系对比与优选

4.1绿洲边缘区人口安全生存模式指标体系构建

4.2绿洲边缘区人口安全生存模式指标体系整体比较

4.3绿洲边缘区人口安全生存模式指标体系分项比较

第五章绿洲边缘区人口安全生存模式人口规模

5.1安全生存模式生态建设劳动力需求量

5.2安全生存模式生态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量

5.3.1绿洲边缘区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5.2.2绿洲边缘区生态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量

5.3绿洲边缘区人口梯度布局原则

5.4绿洲边缘区安全生存人口规模

5.4.1边缘区人口规模

5.4.2缓冲区人口规模

5.4.3安全生存人口规模小结

第六章人口安全生存模式优化框架下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预评和模式优化建议

6.1人口安全生存模式优化框架下的环境效益评价

6.2人口安全生存模式优化框架下的经济效益评价

6.3人口安全生存模式优化框架下的社会效益评价

6.4人口安全生存模式优化建议

第七章主要结论

7.1主要结论

7.2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主要参与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勤绿洲边缘区是干旱区绿洲中受沙漠化侵害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也是最关乎整个绿洲安危与否的关键区域。前期研究表明:“近25年来民勤绿洲沙漠化发展以‘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绿洲边缘区的生态恶化除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外,人类活动是绿洲边缘呈现沙漠化态势的直接诱因。 绿洲边缘不同的区段,环境条件的不同和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了该区段相应的人口生存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轨迹,而这种特定资源环境下的人口生存模式又会反作用于相应区段的外部环境,二者相互作用且作用效果循环累加,其结果就是当前绿洲边缘区所呈现出的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特征。绿洲边缘区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甚至恶化的现状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的方式,亦即人口生存模式直接决定其对生存环境的作用效果。因此,对于民勤绿洲边缘区环境现状的改善惟有通过对相应人口生存模式的优化来达到,所谓“自然恢复”理论在此并无实践意义。 通过对民勤绿洲边缘区不同样本区间人口生存模式的PRA定性比较和SSI指数定量核定,得出在该区域范围内的人口安全生存模式:即现阶段条件下的人口生存优选模式。以该优选模式作为样本和“模版”对整体绿洲边缘区进行模式优化,在此基础上得出绿洲边缘区安全生存“门槛人口”规模数为33884人,以及在此条件下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最后对模式优化结果进行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简要评价。以求在该模式框架条件下达到绿洲边缘区人地关系和谐和平衡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著录项

  • 作者

    王鹏;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人文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丁;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绿洲边缘区,人口生存模式,安全生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