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骨膜及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6h】

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骨膜及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主要试剂

1.1.2主要试剂溶液配制

1.1.3实验仪器

1.2方法

1.2.1实验动物

1.2.2 SIS的制备

1.2.3原代细胞获取与培养

1.2.4细胞传代培养

1.2.5 BMSC成骨诱导

1.2.6构建生物活性骨膜

1.2.7细胞形态学观察

1.2.8成骨细胞鉴定

1.2.9细胞生物学特性观察

1.2.10生物活性骨膜形态学检测

1.2.11生物活性骨膜生物学特性检测

1.3实验流程图

实验结果

2.1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2.2 ALP染色观察结果

2.3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

2.4生物活性骨膜形态学观察结果

2.5生物活性骨膜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

统计学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用猪小肠粘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与由BMSC诱导而来的成骨细胞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骨膜的可行性,并研究种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以常规方法培养BMSC,并在条件培养基下诱导为成骨细胞,再分别与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对两种细胞分别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包括生长曲线绘制,流式细胞周期分析、表型鉴定。并对两种细胞复合而成的生物活性骨膜进行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骨钙素,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的Western Blot检测。从而判断BMSC及诱导的成骨细胞在SIS上的生长、分化、增殖及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情况。 结论:SIS与BMSC及诱导的成骨细胞在体外复合培养可以构建出生物活性骨膜,BMSC与诱导的成骨细胞在SIS上维持了正常的生物学特性,两者均显示了与SIS支架材料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且两者在成骨活性表达上存在差异,与诱导的成骨细胞复合的SIS表现出了更为活跃的成骨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以组织工程化生物活性骨膜修复骨缺损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