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及其对上市公司利润和股份影响的研究
【6h】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及其对上市公司利润和股份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公允”观念的形成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针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与争吵不断,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它在会计计量上的基础地位。我国在经历了两次波折以后,也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会计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在我国准备全面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时候,2007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把公允价值推到了风口浪尖。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资本市场过度波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指责与谩骂不断。公允价值计量被认为是企业倒闭、股市下跌、危机深化的主要原因,更有人提出要重返历史成本计价的时代。那么公允价值计量是不是真如人们所指责的那样,应该对金融危机的蔓延负主要责任?它的存在是不是真的不合时宜呢?本文试图找出该问题的答案。
   本文第二、三章为一个部分,先从公允价值发展的历史入手,详细说明了公允观念的形成、公允价值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对公允价值概念的探索,随后具体阐述了公允价值存在的四大理论基础,发现公允及公允价值计量有其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并不是如指责的那样不堪一击。第四章,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首先把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领域的运用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1994-2000年的初次尝试阶段、2001-2005年的回避使用阶段和2006年以后的重新引入阶段。每个阶段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肯定或否定均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要求和动力。接着本章以2007年新会计准则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规定以及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运用情况和产生的影响。这一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上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并以数据佐证。第五章开始对公允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2007-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着重探讨公允价值变动与营业利润和股价的相关性关系,并得出公允价值变动确实影响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和股票价格的结论。然而这不能作为否定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借口。第六章,给出了现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政策建议,同时也就投资者如何使用指标进行投资分析发表了个人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