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麦芒的多样性和遗传基础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6h】

大麦芒的多样性和遗传基础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大麦研究概况

1.1.1 大麦简介

1.1.2 大麦基因组

1.1.3 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1.1.4 大麦农艺性状的研究概况

1.1.5 大麦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1.2 大麦芒性状的研究

1.2.1 大麦芒性状多样性

1.2.2 大麦芒基因

1.3 大麦棱型的研究

1.3.1 大麦棱型的类型

1.3.2 大麦棱型基因

1.4 大麦基因互作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田间种植

2.2.2 性状调查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麦芒性状多样性与遗传

3.1.1 芒类型多样性

3.1.2 芒长多样性及其遗传率

3.1.3 芒的有无和钩直的遗传

3.2 大麦穗部性状的多样性与遗传力

3.2.1 粒长

3.2.2 粒宽

3.2.3 粒厚

3.2.4 千粒重

3.2.5 穗长

3.3 大麦芒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3.3.1 芒长与粒长

3.3.2 芒长与粒宽

3.3.3 芒长与粒厚

3.3.4 芒长与千粒重

3.3.5 芒长与穗长

4 讨论

4.1 大麦芒与产量关系的多样性分析

4.2 大麦芒的遗传分析

4.3 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供试大麦材料名称及主要性状

附录B 大麦二棱品种芒在穗上的分布模式图

附录C 大麦六棱品种芒在穗中列和侧列的分布模式图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吴明霞;

  •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学科 农艺与种业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碧光,吴为人;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