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
【6h】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8%的增长速度创新了人类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国土面积辽阔、区域发展条件差异性较大、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导致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从新中国诞生之日开始就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重点。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区域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甚至有发展到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完整的程度,在此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若干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目前以“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内容的区域战略,中国相对完整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终于形成。
   但是,作为中国区域关系发展目标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并没有解决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全部问题,因为目标的提出是宏观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却是微观的,是实实在在,即通过什么样的政策来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这一目标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是分三部分来展开研究的: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对中国区域差距的描述。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整篇论文的主体框架,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第二章是中国区域差距的现状的描述,介绍研究区域差距的方法,及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区域差距研究的成果,并对中国区域差距进行分解,进而更详细的了解中国区域差距的构成。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主要使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中国区域差距成因分析的研究方法及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借助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大量面板数据的使用使得对于中国区域差距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地深化,学者们通过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得出不同因素对区域差距的影响程度,从而也得出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区域同步发展、不是均富。本文使用最新面板数据对区域差距形成原因的实证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区域差距最大的四个要素分别是人力资本存量、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资本,这四个要素存量的差异对中国区域差距的贡献率较高。
   第三部分包括第四、五、六、七、八章,研究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第四章系统介绍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渊源及中国的实践经验,随后的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人口政策和区域政策四个方面来系统论述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在财政政策部分,作者主张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分权;民生问题交给地方政府,建立民主财政制度;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关注主体功能区建设,走空间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式相结合的金融市场管理范式;实行有差别的区域金融政策;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营造区域金融发展条件来实现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在人口政策方面作者主张改进中国人口政策,以坚持人口流动与人才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人口流动与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所有群体共享式增长(或包容式增长)的原则;循序渐进与中央政府主导的原则。在区域政策方面,作者主张应该立法先行,规范权责: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区域协调发展领导机构;坚持区域开发与区域移民相结合;注重环保,走可持续开发之路。
   第九章是本文的结论,本文的结论是中央政府毫无疑问应当充当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主体,中央政府应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二是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均等化。为此,政府应做到:(1)引导欠发达地区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2)建立专门的区域协调开发组织机构;(3)为民间投资搭建平台;(4)重视投资环境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