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个性化学习的高三毕业生学习力评价框架研究——以语言、数学、人际、内省智力为例
【6h】

基于个性化学习的高三毕业生学习力评价框架研究——以语言、数学、人际、内省智力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背景

1.1.1 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重视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

1.1.2 政府与社会重视个性化学习

1.1.3 高考改革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强调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学习力的概念内涵综述

1.3.2 学习力的构成要素综述

1.3.3学习力的评价综述

1.4 研究内容、目的、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方法

1.5 理论基础

1.5.1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

1.5.2 多元智力理论

1.6 创新点

1.7 研究不足

2 学习力理论审视

2.1 学习力的概念与内涵

2.1.1 从学习力的评价对象谈学习力的内涵

2.1.2 从学习的目的谈学习力的内涵

2.1.3 从学习的主体谈学习力的内涵

2.1.4 从学习的内容谈学习力的内涵

2.1.5 从与学习相关的因素的统合的角度谈学习力的内涵

2.2 学习力的特性

2.2.1 天生性

2.2.2 终身性

2.2.3 动态性

2.2.4 个体性

2.2.5 自我建构性

2.3 学习力的构成要素

2.3.1 学习基础级

2.3.2 学习发展级

2.3.3 学习创新级

2.4 各要素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关系

3 学习力评价框架设计

3.1评价原则

3.1.1以评促发展原则

3.1.2主体性原则

3.1.3个性化原则

3.1.4时代性原则

3.2评价框架设计

3.2.1设计思路

3.2.2 设计过程

3.2.3 评价框架

3.2.4 数据计算与学习力报告分析

4 评价框架应用

4.1 应用对象

4.2应用举例

4.3 结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录B:基于多元智力领域的学习力评价量表

附录C:关于个性化学习的学习力访谈提纲

附录D:个性化学习力问卷调查表原始统计值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1世纪以追求个性化、多元化、动态性、创造性著称,再加上新高考改革促进学生多元化选择,个性化学习。本文基于学习力现有研究成果,特别是其内涵理念、要素构成、评价方案等成果,结合时代需求,认为学习力是使学生“适应--建构”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未来的一切与学习有关因素的统合,包含三个层次七要素:学习基础级,包含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两个要素;学习发展级,包含学习策略、学习“意”力两个要素;学习创新级,包含批判创新、问题解决、迁移运用三个要素。再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量表和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及其阐释,制定学生学习力评价框架,编制评价问卷,以此评价每个个体独特的学习力情况,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定制个性化目标、实现个性化成功。最后,将评价框架运用于即将面对新高考的学生评价其学习力情况,结合老师、家长的访谈,以此验证该评价框架的合理性。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依次介绍本文的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理论基础,创新点,研究不足,阐释已有研究情况,介绍本文理论基础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彰显本文的价值。  第二章:学习力理论审视。本章首先分析学习力概念、内涵;其次,阐述学习拥有的天生性、终身性、动态性、个体性、自我建构性等特征;再次,阐明学习力的三级七要素;最后,介绍学习力三层次和七要素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关系。  第三章:学习力评价框架设计。首先,扼要介绍以评促发展、主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时代性原则等评价原则。其次,基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量表和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及其阐释,结合学习力三层次和七要素,设计评价框架,编制评价学生学习力的量表。最后,基于学习力评价量表设计,计算学习力评价结果,设计出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力报告图。  最后两章:学习力评价框架应用及结论。将学习力评价量表运用于即将参加高考的毕业生,通过计算形成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力报告图,再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等的访谈,了解该生实际学习力情况,以验证该学习力框架设计的有效性、合理性。

著录项

  • 作者

    杜冬冬;

  •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万明春;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高中生,学习力,评价指标,个性化学习;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1:5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