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平广记》龙、蛇小说研究
【6h】

《太平广记》龙、蛇小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太平广记》龙、蛇小说相关研究综述

1. 对龙小说的研究

2. 对蛇小说的研究

3.相关研究的主要成就与局限

(三) 本选题的研究角度、方法、主要创新与价值

一《太平广记》中的龙、蛇形象

(一)《太平广记》中龙、蛇形象概略

1.原形龙与原形蛇

2.人格化的龙、蛇

3.其他形象的龙、蛇

(二)《太平广记》中龙、蛇的人格化形象

1.幻化成人的龙、蛇

2.具有人性格的龙、蛇

二《太平广记》中龙、蛇小说的情节类型与地域分布

(一)《太平广记》龙、蛇小说的典型情节

1.相爱相杀型

2.预知未来型

3. 因果报应型

4.其他类型

(二)《太平广记》龙、蛇小说涉及的地域及人文环境

1.龙、蛇小说地域分布概略

2.龙、蛇小说所涉地理环境分析

3.龙、蛇小说所涉社会与人文环境分析

三《太平广记》龙、蛇小说的文化分析

(一) 龙、蛇文化及其在小说中的历史演变

1. 先秦两汉时期的龙、蛇文化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龙、蛇文化

3. 隋唐五代时期的龙、蛇文化

(二) 巫、道、佛文化对龙、蛇小说的影响

1. 巫文化

2. 道教文化

3. 佛教文化

(三)儒家文化的渗透

1.仁爱、孝悌、情义

2.劝善惩恶与教化

3.入世、功名等

四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太平广记》是宋初官方主持编纂的大型类书,也是中国第一部文言小说总集。本文以《太平广记》中的龙、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龙蛇形象、情节类型、地域分布、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太平广记》中的龙、蛇小说进行系统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太平广记》中的龙、蛇形象。(1)原形龙、蛇的数量占比69.6%,原形龙、蛇可大小变化,在颜色方面融入古人的五色思想,具有神秘性,因而并不等同于自然的龙、蛇,是龙崇拜与蛇崇拜在创作者头脑中的反映。(2)人格化龙、蛇的数量占比21.1%,人格化的龙多与人和谐相处,而人格化的蛇多捉弄、伤害世人,引起世人的厌恶。由此表明龙朝着人性化或生活化方向发展,蛇朝着妖魔化方向发展。(3)其他形象龙、蛇的数量占比9.3%,由于龙崇拜是以蛇为原型融合其他氏族图腾的综合图腾崇拜,于是《太平广记》龙、蛇小说中有部分鱼形、犬形、蛇形等形象的龙。  第二部分考察龙、蛇小说的情节类型以及地域环境、文化对小说创作的影响。龙、蛇小说典型的情节类型为相爱相杀型、预知未来型、因果报应型,分别占比51%、14.9%、13.9%。“相爱相杀型”故事根据人与龙、蛇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与龙和谐相处,人与蛇相恶相杀;“预知未来型”故事与民族信仰的龙、蛇具有预知祥瑞和灾祸的功能有关;“因果报应型”故事则是传统文化因子与佛教教义相互作用、强化的结果。地理环境方面,蛇的分布受到南方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的影响;社会文化方面,龙的分布受到政治文化、民风民俗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文化不断交流、融合,龙、蛇文化也在南北之间相互传播、碰撞并发生变异。  第三部分是《太平广记》龙、蛇小说的文化分析。龙、蛇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与巫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融合,分别对小说中龙、蛇形象,故事情节产生影响。巫文化中“万物有灵”思想影响小说中的龙、蛇形象塑造;道教的法术和佛教的灵异、报应等观念共同影响小说的情节构造;此外,佛教的龙文化影响小说中龙王、龙女形象塑造。汉代以来,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的仁爱、孝悌、教化、入世、重情重义等也渗透到了龙、蛇小说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