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概股回归动因及绩效分析——以巨人网络借壳上市为例
【6h】

中概股回归动因及绩效分析——以巨人网络借壳上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借壳上市相关理论

2.1.1信息与信号理论

2.1.2协同效应理论

2.2.1 规避监管理论

2.2.2 价值低估理论

2.3财务战略矩阵理论

2.4.1 私有化退市相关文献

2.4.2 借壳上市相关文献

3 中概股回归概述

3.1中概股回归现状

3.2中概股私有化动因

3.2.1价值低估

3.2.2战略调整和企业转型

3.2.3规避监管

3.2.4政策支持

3.3中概股回归VIE架构拆除

①VIE架构定义

②VIE架构的诞生背景

③拆除VIE架构

3.4中概股回归路径对比

3.4.1直接申请上市

3.4.2曲线并购

3.4.3新三板上市

3.4.4借壳上市

3.4.5 A股美股双层结构

4 巨人网络回归案例概述

4.1公司基本介绍

4.1.1巨人网络公司简介

4.1.2世纪游轮公司简介

4.2巨人网络私有化动因分析

①价值低估

②战略调整与公司转型

③规避监管

④政策支持

4.3巨人网络回归路径分析

4.4 巨人网络回归全过程

5 巨人网络回归绩效分析

5.1巨人网络回归短期绩效分析

5.2巨人网络回归长期绩效分析

5.2.1偿债能力分析

5.2.2盈利能力分析

5.2.3营运能力分析

5.2.4成长能力分析

5.3杜邦五因素分析法

5.3.1销售盈利能力分析

5.3.2资本使用效率分析

5.3.3财务费用支付程度分析

5.3.4财务杠杆效应分析

5.3.5税负效应分析

5.4财务战略矩阵分析

5.4.1财务战略矩阵横轴——资金盈缺情况

5.4.2财务战略矩阵纵轴——价值创造能力

5.4.3巨人网络借壳上市后财务战略矩阵分析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案例启示

6.2建议

6.2.1中概股企业回归应以现实为基础

6.2.2投资者投资应建立在理性之上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概股的形成可追溯到上世纪末期,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兴起带来了相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这些企业由于成立初期业绩较差,发展前景不明,在国内市场出现了融资困难。于是一大波企业远赴海外上市。然而海外融资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中概股的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从备受追捧到私有化退市潮,只经过了短短几年时间。从2018年开始,国内证监会出台了CDR试点政策,为中概股在境内融资提供了新渠道;同年,美国证监会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纽交所“直接上市”、港交所也向“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抛出橄榄枝。这一系列动作,使得中概股的回归趋势不甚明朗。  本文首先对中概股回归概况进行描述,概述主要分为中概股回归现状、私有化动因、VIE架构拆除以及回归路径对比四大部分。其中,通过梳理文献,分析得到中概股的私有化动因主要是价值被低估、战略调整与企业转型、规避监管以及政策支持等。接着对中概股的回归的一般步骤进行介绍,具体为“私有化退市—拆除VIE 架构—A股上市”三步。概述中还详细阐述了中概股回归的五种路径IPO、借壳上市、曲线并购、新三板上市、A 股美股双层结构,对比得出其各自的优缺点。  其次,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的事件进行分析,从私有化动因、借壳上市动因以及回归绩效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巨人网络的私有化动因主要为价值被低估、战略调整、规避监管以及政策支持,将这四方面原因结合前文所述的五种回归路径的优缺点,分析得出了巨人网络选择借壳上市该种路径的动因。在进行回归绩效分析时,本文采用了直接观察法分析短期绩效,采用财务指标法、杜邦五因素分析法分析长期绩效。本文还利用财务战略矩阵对借壳后的巨人网络进行定位,为管理层提供了公司回归后的财务战略建议。  最后本文由案例分析结果总结出了中概股回归的相关启示,包括应该选择私有化的中概股类型、应该选择借壳上市的中概股类型以及通过回归可以改善绩效的中概股类型。此外,还向管理层与投资者两大参与主体提出建议。对于企业管理层,建议他们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明确企业是否由于境外上市,造成了战略调整受阻、价值被低估、监管过严等问题,进而影响了财务绩效。然后分析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环境、认可程度以及本行业的政策环境等是否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私有化。在进行上市路径选择时也同样需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于投资者,建议应当时刻警惕盲目跟风、避免高价追逐,确保投资行为建立在对公司基本面的全面了解,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和对国家政策的客观解读基础之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