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IF-1α、Hsp70及BcL-2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动态变化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6h】

HIF-1α、Hsp70及BcL-2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动态变化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器材及主要试剂

2 实验对象

3 实验方法

4 数据分析

结果

1 对照组与实验组基本资料构成比较及实验数据正态性检验

2 对照组与实验组血清HIF-1α的动态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3 对照组与实验组血清Hsp70的动态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4 对照组与实验组血清Bcl-2的动态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5 实验组血清HIF-1α、Hsp70与Bcl-2三者之间的两两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HIF-1α的动态表达及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

2 Hsp70的动态表达及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

3 Bcl-2的动态表达及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

4 HIF-1α与Hsp70的相关性

5 HIF-1α与Bcl-2的相关性

6 Hsp70与Bcl-2的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

致谢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与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HIF-1α、Hsp70及Bcl-2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动态表达水平,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探讨三者在脑出血后动态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  方法:  1、实验对象:2013年02月~2013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60例。  2、实验分组:本实验共设置2组,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脑出血实验组。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30例;实验组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12h,经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区急性脑出血且出血量在5ml~20ml之间,共30例。  3、标本采集和检测:所有实验对象均于肘静脉采血,标本量均为1~2ml。正常对照组采血1次;实验组则分6次采血,采血时间为发病后12h、1d、3d、5d、7d、10d。所有标本于离心后取上层血清注入离心管,标记后存于冰箱(-80℃)。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标本血清中HIF-1α、Hsp70及Bcl-2的浓度。  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发病后12h、1d、3d、5d、7d、10d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5、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验组不同时间点与健康对照组的HIF-1α、Hsp70及Bcl-2浓度水平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法;实验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HIF-1α、Hsp70及Bcl-2浓度水平表达差异分析,则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验组HIF-1α与NIHSS评分、Hsp70与NIHSS评分、Bcl-2与NIHSS评分及HIF-1α、Hsp70与Bcl-2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检验水准设置为α=0.05(双侧),即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则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  1、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血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等一般资料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及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  2、血清HIF-1α浓度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IF-1α浓度在12h、1d、3d、5d、7d、10d等时刻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呈动态变化。血清HIF-1α在发病后12h表达即升高,在1d时最高,峰值持续到3d后逐渐下降,到10d时浓度值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实验组各时间点的HIF-1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实验组患者血清HIF-1α浓度值与相对应时间点的NIHSS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01),相关系数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血清Hsp70浓度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sp70浓度在12h、1d、3d、5d、7d、10d等时刻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实验组血清Hsp70在发病后12h内即开始表达增多,逐渐上升至3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到10d时浓度值仍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的Hsp70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实验组各时间点的Hsp70浓度值与NIHSS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29),相关系数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血清Bcl-2浓度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Bcl-2浓度在12h、1d、3d、5d、7d、10d等时刻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实验组患者血清Bcl-2在1d时最高,后逐渐下降,在10d时基本回到对照组水平。实验组除了10d以外的其他各时间点的Bcl-2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d时仍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实验组各时间点的Bcl-2浓度值与NIHSS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93),相关系数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HIF-1α、Hsp70与Bcl-2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实验组患者血清HIF-1α与Hsp70表达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37),相关系数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IF-1α与Bcl-2表达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58),相关系数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sp70与Bcl-2表达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36),相关系数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在急性脑出血后患者血清HIF-1α、Hsp70及Bcl-2的表达呈动态变化,其动态表达提示HIF-1α、Hsp70及Bcl-2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过程。  2、脑出血后急性期内患者血清HIF-1α、Hsp70及Bcl-2浓度水平与NIHSS评分有正相关性,说明血清中这三种因子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有可能为急性脑出血的预后判断提供一个指标。  3、急性脑出血后,患者血清HIF-1α、Bcl-2与Hsp70动态表达,且两两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在脑出血后急性期的病理过程中,三者具有协同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