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合膜(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胶原膜)修复兔颅顶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6h】

复合膜(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胶原膜)修复兔颅顶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实验一 兔颅顶骨临界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二 颅骨缺损修复再生的形态学及影像学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实验三 颅骨缺损修复再生的组织学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 复合膜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基于兔颅顶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建立,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与胶原膜(BME-10X)的复合膜、单纯PRF膜、单纯胶原膜(BME-10X)三种膜的引导骨再生的能力。分析三种膜的应用特点及优势,为颌骨骨缺损屏障膜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选用日本大耳兔24只,在兔颅顶骨建立3个骨缺损区,分为三组。颅中缝靠近耳根左侧为复合膜组,右侧为胶原膜组,远离耳根左侧为PRF膜组。根据缺损区分组填入材料分别如下:①复合膜组填入(PRF膜+胶原膜),②PRF膜组填入(PRF膜),③胶原膜组填入(胶原膜BME-10X)。在术后2、4、8、12周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实验动物,对各组的骨缺损区进行形态学观察对膜降解和屏障作用进行分析,再通过X射线、 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组织学观察各组骨缺损区的组织修复再生情况,所获得的数据用SPSS23.0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1.形态学观察:术后2周PRF大部分残留,术后4周PRF部分残留,术后8周、12周PRF降解完全;在术2、4、8周胶原膜均存在,术后12周胶原膜变薄,表面不均匀、不完整。  2.X线观察:术后2周,PRF组、胶原膜组缺损区边缘锐利,骨密度均较低,复合膜组边缘见少量模糊,骨密度低;术后4、8周,三组缺损区边缘模糊,高密度范围扩大,复合膜组高密度范围大于PRF膜组、胶原膜组;术后12周,复合膜组缺损区骨密度与周围正常骨密度相似,PRF膜组、胶原膜组骨密度较正常的稍低。  3.HE染色:新生骨量评分:术后2、4、8、12周,复合膜组较PRF膜组、胶原膜组均高,差异显著(P<0.05);术后4周、8周,PRF膜组>胶原膜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2周、12周,PRF膜组与胶原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4.Masson染色:胶原纤维平均光密度值分析:术后2、4、8、12周,复合膜组促进骨成熟能力均好于PRF膜组,PRF膜组好于胶原膜组,即复合膜组>PRF膜组>胶原膜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1.与PRF膜相比,复合膜组与胶原膜组中的胶原膜降解时间均长,起到的屏障作用更明显。  2.PRF膜组早期成骨能力优于胶原膜组。  3.复合膜组各时间点的新生骨量均明显高于PRF膜组与胶原膜组。  4.复合膜组促进骨成熟的能力优于PRF膜组与胶原膜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