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关系实证研究
【6h】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关系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内容

1.3.3研究方法

1.4预期贡献

2.文献综述

2.1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2.1.1概念厘清

2.1.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动因

2.1.3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2.1.4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2.1.5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后果

2.2融资约束

2.2.1融资约束的成因

2.2.2融资约束影响因素

2.2.3融资约束的经济后果

2.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

2.4文献评述

3.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3.1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

3.1.1信息不对称理论

3.1.2信号传递理论

3.1.3声誉理论

3.2产权性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

3.3市场竞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

4.实证研究设计

4.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变量度量

4.2.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度量

4.2.2融资约束度量

4.2.3产权性质度量

4.2.4市场竞争度量

4.2.5控制变量的选取

4.3模型构造

5.1描述性统计

5.1.1总样本描述性统计

5.1.2分样本描述性统计

5.2相关性分析

5.3多元回归分析

5.4稳健性检验

6.1研究结论

6.2政策建议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资金之于企业好比血液之于人体。生产厂房的建造、原材料的采购、员工薪酬的支付、研发费用的投入、供应商款项的支付都离不开资金。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就是从资金的投入开始并且以资金的回收结束。资金在企业中的流转如同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有关调研表明,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约70%的企业有扩大资本的需求。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仅仅依赖自身的资金积累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是不大可能的,外源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较于国外资本市场而言,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从2002年起基本呈持续增长趋势,到2012年底已经达到15.9%。但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仍然十分低,与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相比微不足道。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发展不够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雏形基本没有形成,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存在难度。近年来由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弱化,金融机构“惜贷”导致企业通过借款筹集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融资约束已然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企业能否足额及时并以合理的资本成本获取资金,对于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十分重要。无法筹集到资金或者无法以合理的资本成本筹集到资金,即便企业存在良好的投资机会也只能错失良机。  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资本市场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社会责任报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我国新的商业潮流。1999年,壳牌(中国)公司开创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先河,此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行列中。2012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突破千份达到了1006份,2013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231份,2014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526份。除了报告数量的增加外,报告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就报告篇幅而言,平均篇幅已经由2013年的31.8页增至2014年的34.5页。报告内容比较丰富,结合企业所在行业较好地涵盖了重大责任议题。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报告的显著位置设置专题,披露公司年度的重大活动突出亮点事件。  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快速增加和提高,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政府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提倡。但对于报告披露方而言,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是什么原因激励他们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呢?而与市场上未发布信息的其他竞争者而言,这一行为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利益呢?  众所周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布的财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基于企业历史的表现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做出的预期,其合理性越高、投资者决策的有效性越好。非财务信息在提高信息透明度方面起到了和财务信息相同的作用,能够增进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对企业内部的了解。另一方面,更多企业信息的披露能够降低分析师对公司有关情况进行预测的不确定性,并使公司获得更多分析师的关注。同时分析师之间的预测分歧也较小,公司的融资成本就比较低。综上可知,作为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与财务信息相同的作用。它能够向投资者传递信息并降低信息不对称,具有决策相关性。  我国学者在融资约束研究领域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很少有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之间的联系,具有非常重要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了2011-2013年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章:导论。本章对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困境,以及社会责任报告激增的现状,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随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从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两个方面对以往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就企业社会责任综述而言,笔者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梳理。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进行了阐述,随后梳理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接着梳理了影响因素、信息度量方式及其经济后果。就融资约束综述而言,笔者对企业融资约束成因、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进行了文献综述。最后综述了本文两个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所读的文献做了一定的评论。  第三章: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本章主要阐述了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声誉理论。结合这三大理论,解释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本文中的假设一。然后结合中国制度背景从“预算软约束”理论阐述了产权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提出了本文中的假设二。最后从理论上阐述了市场竞争程度对于两者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了本文中的假设三。  第四章:研究设计。本章介绍本文主要变量的度量,其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采用的是润灵环球评级的数据,融资约束采用的是现金一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最后根据研究假设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本文的模型。  第五章:实证结果及分析。本章是全文的实证部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A股上市公司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总体样本的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按产权性质和市场竞争程度进行了分样本描述性统计。考虑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法对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最终以数据和模型为依托进行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在分析实证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对报告发布方、投资者、监管机构、研究机构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最后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研究,最终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能缓解融资约束。(2)其他条件不变,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能缓解融资约束。(3)其他条件不变,市场竞争程度越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能缓解融资约束。  本文的主要贡献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本文利用上市公司CSMAR数据和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越强。在一定程度了丰富了该研究领域内的成果。也为其他学者的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研究视角的开拓。本文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将产权性质和市场竞争程度这两个视角引入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中。考察了产权性质和市场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关系的调节作用,为后续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研究结论具有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解释和论证了缓解融资约束的一种途径,为企业缓解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这也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促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发展。同时可以为相关监管部门和研究机构制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和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