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众预期的形成机制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研究
【6h】

公众预期的形成机制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公众预期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一、公众预期的含义

二、公众预期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公众预期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我国公众预期的特征及管理难点

一、公众预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我国公众预期的特征

三、我国公众预期管理的难点

第四章 我国通胀预期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通胀预期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实证关系研究

第五章 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构建的国际经验

一、通胀预期的度量方法

二、通胀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

第六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预期管理

一、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涵义及其影响

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现

第七章 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短期路径选择

二、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长期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在校期间参与研究项目目录

展开▼

摘要

鉴于宏观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因素的日益增加,公众预期管理在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公众预期一方面直接影响经济行为个体的投资消费等经济决策行为进而反映到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带来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能够利用自身在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向公众传递经济政策信息,引导公众合理预期的形成。因此,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如何管理好公众预期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公众预期管理已经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缺乏公众预期管理的实践经验,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和完善我国公众预期管理体系,应深入分析预期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公众预期的特征提出对策建议。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借鉴国外预期管理先进经验逐步构建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
   公众预期管理首先应明确何为公众预期,本文中我们将预期概念定义为公众在做出经济决策之前,通过已获取的历史信息和现实经济信息对未来经济运行和相关经济变量做出的估计和预测,以期获得期望的最大收益。其次,公众预期尤其是通胀预期的度量问题,预期作为一个心理因素,如何进行量化成为学者普遍研究和关心的问题。公众预期受经济行为个体主观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如何将这种带有较强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的主观判断量化就成为预期管理的难点之一,当前公众通胀预期度量比较成熟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通胀指数工具法以及计量经济模型法等,我国央行对居民通胀预期度量采用的方法就是问卷调查法,我国央行在公众预期度量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形式,中央银行在每个季度在全国50个城市对20000名城镇储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对当前经济形式的总体判断、居民物价感受情况、收入感受情况、就业感受情况、储蓄、投资和消费意愿以及房价预期与购买意愿等,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主要是定性数据,央行通过采用扩散指数法将这些数据进行量化得出居民通胀预期指数。第三,公众预期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特征分析。从预期理论演变历史来看,公众预期形成机制理论可以概括静态预期理论、外推型预期理论、适应性预期理论以及理性预期理论。影响公众预期的因素很多,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公众预期形成受公众预期本身、货币政策、实际通货膨胀水平、经济增长水平、资产价格和市场成熟度等影响较大,影响公众预期因素众多也给我预期管理带来了诸多难点,例如货币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公众预期来源复杂等。
   最后,公众预期管理的核心在于政策管理体系的构建,本文在实证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预期管理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公众预期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在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加强央行与公众之间货币政策信息沟通,不仅要兼顾诸多因素对公众预期的影响还应强调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央行货币预期管理体系构建的短期和长期路径选择。短期内,我国央行应特别强调货币政策对公众预期的直接干预和引导,而在长期内公众预期的管理则应特别注重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前瞻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