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等级和友好关系对雌性短尾猴自我导向行为的影响
【6h】

等级和友好关系对雌性短尾猴自我导向行为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自我导向行为的概念

1.1 自我导向行为的定义

1.2 自我导向行为的发生

1.3 关于自我导向行为作用的猜想

2.非人灵长类情绪与自我导向行为相关性

2.1 生理学及药理学证据

2.2 行为学证据

3.非人灵长类个体之间关系

4.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5.本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野外研究地点

2.研究对象

2.1 短尾猴概述

2.2 研究群体及年龄组成

2.3 研究群体的个体特征

2.4 社会等级结构

3.行为取样方法

3.1 行为定义

3.2 行为取样方法

4.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数据处理

4.2 数据分析

第三章 自我导向行为与紧张情绪的相关性

1.成年雌性个体等级顺位与自我导向行为的相关性

2.近距环境下目标个体的SDB

3.冲突环境下目标个体的SDB

4.讨论

5.小结

第四章 友好关系对自我导向行为的影响

1.雌性个体友好关系与近距SDB

2.个体友好关系与冲突后SDB

3.讨论

4.小结

第五章 总结

1.主要结果

2.主要结论

3.可能存在的问题

4.本课题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自我导向行为(Self-directed behavior,SDB)是指动物个体肢体动作与其本身正在进行的活动无明显相关性,该行为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包括节肢动物、鱼类、鸟类以及哺乳动物。非人灵长类作为和人类较为接近的物种,其自我导向行为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自我导向行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主要表现为自我抓挠(Self-scratching)、自我理毛(Self-grooming)、自我触摸(Self-touching)、抖动身体(Shake)和打呵欠(Yawn)等,其作为个体在压力和紧张环境下的行为指标在药理学和行为学都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在非人灵长类行为学研究中,评估个体之间关系的传统方法是通过个体之间理毛、近距等友好行为。但是这种评估方法忽略了个体内在情绪的变化,如个体同高顺位个体近距时紧张度的增加,或者是给高顺位个体理毛仅仅是为了得到相应的食物资源等等。因此这种传统的个体之间关系评估并不能很全面的反应其关系程度。通过可以反映情绪状态的自我导向行为,结合传统的友好关系评估,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个体之间关系。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行为取样法、连续记录法以及瞬时记录法对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鱼鳞坑YA1群成年雌性个体采集了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的行为样本,以期探讨:(1)黄山雌性短尾猴SDB与紧张度的相关性;(2)黄山雌性短尾猴个体之间友好关系对自我导向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雌性个体的自我导向行为与个体自身等级无相关性(总SDB: Rs=0.117,N=9,p=0.765; SS:Rs=-0.500, N=9,p=0.170;SG: Rs=0.283, N=9,p=0.460;ST:Rs=0.393, N=9,p=0.295; SHAKE: Rs=-0.017, N=9, p=0.966;YAWN: Rs=0.000,N=9,p=1.000)。
  (2)目标个体2m内最近个体为高顺位时,目标个体的SDB频次显著高于2m内最近个体为低顺位个体时(t=5.146,N=9,p=0.001)或者2m内无其他个体时(t=4.141,N=9,p=0.003);目标个体2m内无个体时的SDB频次显著高于2m内最近个体为低顺位(t=3.455,N=9,p=0.008)。若只考虑目标个体2m内最近个体为雌性,则个体2m内最近个体为高顺位时表现出较高SDB频次(t=4.629,N=7,p=0.004)。
  (3)受到攻击后(PC)未和解SDB频次显著高于匹配对照组(MC)(t=8.051,N=9,p=0.000)和冲突和解后(t=8.339,N=8,p=0.000)。若冲突双方和解,和解前SDB频次显著高于和解后(t=3.654,N=8,p=0.008)和匹配对照(MC)(t=3.796,N=8,p=0.007)。冲突未和解的SDB频次低于和解前(t=-2.006,N=8,p=0.085),和解后SDB频次同匹配对照组(MC)(t=-0.900,N=8,p=0.398)之间无显著差异。
  (4)比较低顺位在与不同程度友好关系高顺位个体近距时的SDB频次时,发现,个体与亲近关系个体近距时较与疏离关系个体近距时显著低(t=-2.818,N=5,p=0.048),而与亲近关系个体近距时较与一般关系个体近距时(t=-0.568,N=6,p=0.595)、与一般关系个体近距时较与疏离关系个体近距时(t=-0.377,N=5,p=0.726)则无显著差异。高顺位在与不同友好关系低顺位近距时的SDB频次均无显著差异:与亲近关系个体近距时较与一般关系个体近距时(t=2.641,N=3,p=0.118)、与亲近关系个体近距时较与疏离关系个体近距时(t=0.417,N=4,p=0.705)、与一般关系个体近距时较与疏离关系个体近距时(t=0.676,N=6,p=0.529)。
  (5)冲突后未和解情况下,个体受到亲近关系个体攻击后SDB频次显著高于被疏离关系个体攻击(t=0.900,N=4,p=0.003),与被一般关系个体攻击后表现的SDB频次并无显著差异(t=0.987,n=5,p=0.379),受到一般关系个体攻击表现SDB频次与被疏离关系个体攻击也无显著差异(t=1.353,N=5,p=0.247)。冲突后和解情况下,由于被疏离关系个体攻击并和解的情况只有一次记录,不做分析。个体被亲近关系个体攻击和解前SDB频次显著高于和解后SDB频次(t=3.008,N=8,p=0.020)及匹配对照组SDB频次(t=3.006,N=8,p=0.020)。个体被一般关系个体攻击和解前SDB频次与和解后SDB频次(t=2.955,N=4,p=0.060)及匹配对照组SDB频次(t=2.039,N=4,p=0.134)均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显示了黄山雌性短尾猴自我导向行为与个体紧张度的相关性,证实了自我导向行为可以作为黄山雌性短尾猴紧张感的一项指标。另外,通过传统方法评估的个体之间友好关系指标对个体自我导向行为的影响,可以看出,自我导向行为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估个体之间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