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城市特殊老人养老现状调查报告——以合肥市F区为例
【6h】

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城市特殊老人养老现状调查报告——以合肥市F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引言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老人的年龄和收入状况

(二)老人的心理和精神状况

(三)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四)老人养老模式

(五)老人对社会的期望

三、特殊老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失独老人存在的问题原因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原因

(三)经济困难老人面临的问题原因

(四)重病、失能老人面临的问题原因

四、解决措施

(一)失独老人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空巢、高龄老人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三)特困低保老人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四)重病、失能老人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五)社会工作者多方面介入,为特殊老人提供全面的专业服务

(六)政府加强管理,购买社区服务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项目方案设计(一) 单亲儿童成长困境介入方案---以小组工作方案设计为例

附录二 项目方案设计(二) 夕阳美,人间情----关爱空巢老人社区工作方案设计

附录三 实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特殊老人主要是指独居、空巢、孤寡失独、低保困难、重病、失能等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这些特殊老人面临的问题和生活困难程度不尽相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总体数量的增多,特殊老人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大,这些老人的生活和护理成为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次调查研究以合肥市F区为例,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的方式对F区特殊老人的照顾、医疗需求和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深入地分析目前城市特殊老人面临的问题和问题根源。本篇报告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人口现状和构成以及老龄化背景下特殊老人面临的现状,说明了特殊老人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本次调研的基本信息,包括特殊老人的比例构成、收入状况、心理状况和照顾情况。特殊老人的年龄大部分处于70周岁至90周岁之间,空巢和失能老人占据较大的比例。特殊老人主要以养老保险和子女提供的赡养费作为生活来源,老年人个人收入因年龄、性别、工作单位和户口等因素的区别而不同。F区的老人中,乐观积极的心态占据主要地位,身体的健康状况和经济来源状况是影响老人心理状态的直接因素。在认知方面,大部分老人的认知识别能力比较健全,少数老人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承受能力没有特别明显的退化,部分老人的认知能力有明显退化。大部分老人对宗教信仰感兴趣,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特殊老人的心理,他们需要精神寄托。在身体健康方面,绝大多数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生活质量欠佳,自己不能进行独自生活,医疗护理需求强烈。在养老模式方面,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和居家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模式,其中,家庭养老是多数老人的第一意愿。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依然是大部分人的首要考虑。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特殊老人面临的问题和原因,贫困老人主要是由于年轻时没有稳定的工作以至于年老后没有稳定的收入,失独老人主要是无人照顾造成老无所依,医疗设施的有限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是独居老人缺乏足够家庭照料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主要从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度和政策、社会与家庭等一些方面提出了解决特殊老人面临的特殊困难的措施。
  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特殊老人整体上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精神脆弱,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对日常医疗照顾、精神慰藉、医疗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然而,目前来看,医疗和服务条件依然不能满足这些特殊老人的需要,规章政策有待完善,服务设施和服务队伍有待充实,政府财力支持和资源整合存在欠缺、社会关注度不高是主要原因。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做了具体阐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