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身体、交往与空间:移动互联时代的跑步
【6h】

身体、交往与空间:移动互联时代的跑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

第二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健身研究

二、新闻传播学中的跑步研究

三、关于身体的研究

四、关于社群交往的研究

五、关于空间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一

五、研究方法的说明

第二章 可见:跑者的身体“自画像”

第一节 “身体意象’’的不满

一、身体意义的拓展

二、跑步运动的流行

第二节 跑步符号的可视化

一、身体的延伸:跑步APP的多元

二、移动的“量表”:运动数据的感知

第三节 跑者的身体形象塑造

一、晒图:跑步行为的公开

二、排行:好友名次的争夺

第四节 跑者的认同性建构

一、魅力与健康:身体中的自我认同

二、比较与异化:身体外的评价与表达

第三章 可交流:跑团的社群交往图谱

第一节 跑团社群的产生与构成

一、非个体:“跑友”间的兴趣连接

二、自组织:跑团的网络聚集

三、松散性:跑团的群体规范

四、扁平化:跑团的群体结构

第二节 线上社群的众声喧哗

一、成员庞大:活跃的少数人

二、群体分化:个人的流动性

三、话题多元:微信的亲密性

第三节 O2O场景中的社群互动

一、从线上到线下:角色的前台化

二、从线下到线上:成员关系的重建

第四章 可共享:跑步的空间变换

第一节 跑步空间的意义生产与记忆

一、连接:城市空间的公共性

二、生产:地理空间的艺术性再造

三、记忆:地方感的唤醒

第二节 网络马拉松的“在场”

一、狂欢性:线下马拉松的空间“再现”

二、日常化:线上马拉松的非本地性

三、仪式性:主题跑的多元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智能移动设备、跑步运动类APP、QQ和微信等软硬件的使用,推动了跑步这项古老运动的流行。移动媒介的使用,使跑步的数据和行为变得“可见”,改变了跑者对自我身体的认知。这种“可见”也使孤独的跑步运动“可交流”,产生了跑团的社群交往。而移动互联网技术让“可交流”的跑步群体可以共同“在场”,并且与环境、空间发生联系,甚至可以“再造空间”。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记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从跑者的身体认知、跑团的社群交往以及跑步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探讨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对跑步运动的影响。
  本文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围绕移动互联时代跑步的“可见”和跑者的身体认知展开。智能移动设备和跑步运动类APP通过跑步数据的记录分析,以可视化的图像形式延伸了身体的自我感知能力,增强了“主体性安全感”和自我身体的积极认同,“健身塑形”、“减肥”让跑步成为人们削弱身体意象不满的缘由。而跑者通过社交平台的晒图、排行进行形象塑造,以行为的可见性获得他者的激励和群体的认同。但对技术的依赖和炫耀性的分享,也使跑步运动产生异化。本文第三章从跑步的“可交流”和跑者的社群交往角度,研究跑团的社交图谱。跑步运动类APP、QQ和微信平台衍生了跑团,以自组织的方式进行松散化的管理,社群偏向于扁平化的结构。跑步运动类APP上的跑团群交流很少,群体社交属性较弱。QQ群是跑团的主要线上社交阵地,但弱关系性使跑者在不同跑团之间流动,逐渐分化出小跑团组建微信群。微信群比QQ群话题多元,成员的信任度、活跃度和亲密度高。跑团的线下约跑使跑者线上的虚拟角色前台化,延伸了交往的深度。本文第四章主要探讨移动互联网重构跑者们的共享空间。跑者在公共空间观察、审视城市的环境地貌和人文景观,而跑步运动类APP和手机对运动轨迹和运动场景的记录把城市空间变得可测量、艺术化,成为被解读的“文本”。被媒介所记忆的跑者亲身经验和想象构成的空间意象和事件在异时空唤起了他者的记忆和共鸣。而依托于马拉松、彩色跑等主题赛事,城市“再现”了独特的空间景观。线上马拉松、话题和赛事信息的共享,以及社交平台“由一到多”的族群式扩散,使异地跑者可共同“在场”,扩大了仪式性的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