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专业性的建构与消费:“舆情生产”何以成为可能?——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为例
【6h】

专业性的建构与消费:“舆情生产”何以成为可能?——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为何选择研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三)“舆情生产”的概念

(四)研究舆情生产的必要性

(五)我国舆情产业的基本现状

二、文献综述

(一)舆情的概念厘清

(二)网络舆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舆情产业化探索

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发展轨迹

二、核心产品的推出

三、目标客户的确立

(一)客户性质稳定且集中

(二)企业客户所在地集中在一线城市,北京占优

四、舆情范式的塑成

第三章 一篇舆情报告的生产

一、舆情工作开始之前的准备

二、舆情选题的确立

三、舆情样本的收集和分析

四、审阅、修改和定稿

第四章 作为舆情生产的渠道和工作方式的微信群

一、“严肃工作群”和“吃喝玩乐群”

二、微信群中的角色;如何做决定

三、议题:决定了什么

第五章 舆情报告:专业性的呈现和形塑

一、何为“舆情报告”

二、舆情报告的范式和结构

三、“用数据说话”

(一)数据从何而来

(二)如何分析数据

(三)被遮蔽的数据

四、舆情报告中的舆情价值:新闻价值的承继与拓展

第六章 矛盾的舆情分析师

一、新闻理想的余温

二、党媒的定位

(一)舆情分析师的自我定位

(二)监测室公开言说

三、服务客户的要求

结语

(一)“把关人”机制

(二)议题的沟通、选择和判定

三、专业性的消解:商业化路径瓦解专业化

(一)重视对客户的服务,忽视对民意的研究

(二)媒介公关化现象

(三)舆情监测行业规范尚未成熟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舆情分析行业时常引人关注,一方面,中国舆情行业蓬勃发展,舆情分析成为媒体转型的一大方向,社会各界都在关注舆情监测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很多非专业人士眼里,舆情分析就是公共关系的一部分,舆情监测的要义就是“平息”负面新闻。事实上,中国的舆情监测行业自衍生开始就包含着一定的复杂性。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为例,该公司落址于人民日报大院内,由《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人民网控股,其舆情产品的主要客户是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其对外言说的过程中,人民网舆情室不断表明自己的党媒属性,故带有一定官方色彩。同时,它又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商业性互联网咨询公司,需要争取市场份额和客户、获得利润,帮助不同的商业团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党媒属性和商业运营二者本就存在矛盾:舆情分析能够既监测议题,又分析议题,最终解决议题吗?专业性在这样矛盾的定位属性中如何得到保证?
  基于如上背景,本研究以“舆情生产何以成为可能”作为逻辑起点,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舆情行业典型代表北京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大致描绘了这个问世10余年的行业的专业性建构过程,并尝试分析在实际的运营和操作过程中,这些已建构的专业性究竟被哪些因素所消解了。因为舆情行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故缺少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借鉴和参照,所以本文主要使用定性研究方法,以近半年的参与式观察笔记、十位舆情分析师的深度访谈记录等一手材料为分析对象。作为探索性研究,本文希望能够为舆情研究提供一系列经验性的材料。
  本文发现,舆情生产成为可能的根本原因是其能够建立其行业的专业性。人民网舆情产业化进程主要通过核心产品的推出、目标客户的确定以及舆情范式的建立来实现。舆情专业性的核心体现就是以舆情报告为代表的舆情产品,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对一篇舆情报告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深描”,阐述已经成为产业化产物的舆情报告是如何“被生产”的。
  舆情生产的过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场景,线下的场景主要通过腾讯RTX和微信两个软件实现,其中微信贯彻了上班时间和休息时间,实现无限制在线沟通。为了研究生产过程中的沟通机制,本文分析了所在部门的微信群聊天记录,发现微信在舆情生产机制中的角色是生产渠道和工作方式。
  同时,在研究中本文发现专业性的建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消解,这种消解首先体现在舆情分析师职业的矛盾性里,作为专业性的践行者,舆情分析师在工作时处于“党媒属性、客户服务的要求、新闻理想”三者的张力之中。在张力的作用下,“媒介公关化”现象逐渐催生。
  舆情行业在近十年的发展不可谓不迅速,很多传统媒体选择将舆情分析作为其摆脱发展桎梏,实现转型的方向。但是,舆情行业势头一片大好的背后是政治属性、媒体属性和商业效益之间的博弈,这是其发展局限性的根源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