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信托业务的转型研究
【6h】

我国信托业务的转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框架

四、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信托业务演变历程分析

一、我国信托业务规模分析

二、我国信托业务收入分析

三、我国信托业务的发展特征

(一)信托业务的规模效应未能带动营业收入的同速增长

(二)信托业务主业地位牢牢确立

四、我国信托业务演变历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刚性兑付问题

(二)分销渠道薄弱

(三)行业内同质化竞争

(四)行业间的同质化竞争

五、我国信托业务演变历程总结

第三章 我国信托业务结构变化分析

一、以资产投向分类的五类信托业务分析

二、以资产来源分类的三类信托业务分析

三、以信托功能分类的三类信托业务分析

四、我国信托业务结构特征

(一)信托业务结构呈现的集中态势

(二)资产投向快速轮转

五、我国业务结构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宏观经济和市场形势过于敏感

(二)过度依赖制度红利和政策保护

(三)未能塑造业务韧性和粘性极强的专业领域

第四章 实证分析

一、影响信托业务发展的相关因素

二、各地区信托业务规模情况

三、各地区经济指标

四、SPSS计算结果

第五章 信托业务的转型方向研究

一、信托业务转型发展的基础

(一)资产配置领域多元化优势

(二)交易结构灵活设计能力

(三)信托制度资产隔离功能和财产转移功能

(四)监管层接连释放政策回暖信号,统一监管带来机遇

(五)私人财富积累促生财富管理需求

二、私募投行类业务方向

三、资产管理类业务方向

四、财富管理类业务方向

五、信托业务可创新模式建议

(一)家族信托业务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

第六章 结论及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自2007年“新两规”颁布以来,信托公司不仅回归信托业务主业经营,更是驶上了快速发展的高速通道。而“新两规”后不久,恰逢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央政府为了保经济稳增长,实行巨额投资计划带动地方政府以投资促发展,这为信托业务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土壤。信托公司抓住这一契机,凭借制度红利抢占通道业务市场,捕捉政信合作机遇和房地产行业的火爆时机,在这一阶段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并成为了我国第二大金融子行业。但是,“新两规”后虽然信托公司走上以信托业务为主业经营的道路,实质上却是经营通道业务和债权类业务为核心,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提供资金和渠道支持,这两点对信托业务的推动是爆炸式发展的根源所在。在这两大热门领域同步降温、信托公司也逐步降低了对这两种配置领域的集中力度后,信托业务未能够与其他热门行业以政策垄断的方式相契合,信托业务的发展就开始放慢脚步,并没有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而2012年前后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长速度持续放缓,监管层出台一系列政策放开资产管理市场,推动金融系统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造就了金融机构之间激烈的竞争格局,同时信托业务整体无论从规模还是收入都在逐年下降。疲软的发展态势也暴露了信托业务超常规的粗放式发展过程中隐藏的种种问题,业务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
  因此本文通过解读信托行业在上升期时代背景和上行的真正原因,研究信托业务过去演变历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从资产投向、资产来源和信托功能角度来分析信托业务的结构变化,解析在四万亿计划和制度红利背景下信托结构的表现,深入分析信托业务结构与政策背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过程,结合自“新两规”颁布以来不断变化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热点快速轮转的特性,归纳在此过程中信托公司业务结构的特征,认为信托业务具有与实体经济紧密联合谋求发展的潜力。并且根据对信托业务结构变化的研究,总结出在结构转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认清信托业务的业务有助于信托公司定位自身,设计信托业务转型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迈向优质业务结构。
  接着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分析了影响信托业务发展的相关因素。并从信托制度、本源优势和外部机遇等方面,总结了信托业务转型发展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内外基础条件,提出信托业务可以向私募投行类或资产管理类、或财富管理类方向尝试转变,和两种可创新的业务模式。最后总结全文内容,并阐述了信托业务转型发展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