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长效机制研究——以合肥市F社区为例
【6h】

“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长效机制研究——以合肥市F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理论视角

(三)研究方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模式的初步提出

(二)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与志愿服务关系的讨论

(三)关于联动模式的现状讨论

(四)国外研究分析

第二章 F社区“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发展现状

一、F社区基本概况

二、“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的形成

(一)社区志愿者团队

(二)资源共享和沟通交流平台的建立

三、联动服务的案例——幸福“邻”声项目

(一)项目成员结构

(二)项目运行

(三)建立残障人士专业服务队

(四)个案介绍

第三章 “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在社区服务中缺乏制度规范

(二)“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缺乏激励模式

(三)“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缺乏评估机制

二、“社工+志愿者”联动的动力不足

(一)行政资源支持力度需加强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足

(三)社区居民志愿者动力不足、能力参差不齐

第四章 “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二、社区居民志愿者的发掘与培养

三、社会工作者与居民志愿者的合作

(一)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二)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的原因

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一)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二)利益相关者诉求

第五章 建立“社工+志愿者”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

二、内部长效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大力发展宣传机制

(二)志愿者培训制度建设

(三)保障与激励制度

(四)评估与反馈制度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在社会快速变迁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在传统社会,人们生活中自身遇到问题,会选择寻求亲属群体的帮助,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使得原本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这促使社会工作专业努力寻找适合中国社情民意的服务新模式,以使自身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通过奥运会、世博会而崭露头角的社工和志愿者的合作模式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并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探索如何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的长效机制,就成为政府、社会组织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以合肥市F社区为例,对此问题予以积极探索。2017年笔者在该社区有长达六个多月的专业实习,深入参与了该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之中。该社区始终不断探索、建设“社工+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模式。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长效机制的构建上,通过深入分析“社工+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模式在F社区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建立长效机制的若干对策。本文在具体研究中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自身的观察和与工作人员的交流,笔者注意到F社区在志愿组织队伍的管理上、构建“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中存在联动制度不完善和联动动力不足的问题。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是联动模式的两大主体。因此,社区对这两大主体予以协调、管理的方式,两者之间建立了怎样的合作形式,以及联动模式的相关制度和机制是否建立完备等等,这些都是联动模式能否建立长效机制、稳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应从外部制度和内部管理两方面共同着力,基于政府政策环境、宣传机制、志愿者培训制度、保障与激励制度、评估与反馈制度等多个维度,建立相对完善的“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长效机制。
  任何一个人或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自身所处的环境,若想实现长久蓬勃的发展更是要学会适应环境,“社工+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正是适应当下社会发展情况,符合社会服务创新需求的。该联动服务要想从一个机制的创新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转变观念与角色,真正做到简政放权;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也要真诚的去接受对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从内心到行动的全方位联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