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安徽教育研究--以1906年前后《大公报》为中心
【6h】

清末安徽教育研究--以1906年前后《大公报》为中心

代理获取

摘要

清朝末年,中国恰逢“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辛丑条约》的签订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困苦,即便是社会上开明人士也对清政府非常失望。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目的,清政府自上而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改革中极其关键,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的一项改革。 1902年创办的《大公报》以其敏锐的眼光重点关注了清末的教育改革。本文以《大公报》中关于清末教育的新闻(尤其安徽省教育新闻)为中心,梳理此时的安徽教育现状,探讨清末皖省教育取得成就以及不足之处。 本文从四个部分展现清末安徽教育的发展。第一部分为清末安徽教育革新的背景。在这一部分重点论述此时安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央政府、安徽地方政府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第二部分为《大公报》所见清末安徽学堂类型以及特点。在这一部分以《大公报》关于安徽教育新闻为基础,重点论述此时安徽的蒙学、小学堂教育、中学堂教育、高等教育。在蒙学章节着重介绍蒙学发展的原则、过程以及面临的困境。在小学堂教育章节着重介绍其发展历程、章程,并以此时安庆府、徽州府等为例,具体分析清末安徽不同地区小学堂教育的发展程度。在中学堂教育章节重点介绍此时中学堂发展的艰辛,并探讨中学生和小学生在升学上的关系,除此之外,本章节既展示出安徽中学生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又展示出中学生的叛逆。在高等教育章节首先介绍安徽高等学堂的演变历程,接着介绍安徽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最后从经费、官员、学生等角度分析此时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第三部分为清末安徽女学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重点论述此时安徽女学得以发展的背景和原因,并重点探究政府政策、旧观念、办学经费等对安徽女学堂发展的阻碍作用。除此之外,这一部分重点介绍吴芝瑛女士捐学事件。第四部分为清末安徽教育的评析。在这一部分重点介绍安徽蒙学、小学堂教育、中学堂教育、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从学堂数量、学生数量以及与同时期其他地区对比进行论述。除此之外,还探究蒙学、小学堂教育、中学堂教育、高等教育所不足之处,结合清末安徽教育发展状况和外省此时教育发展现状的对比,探究安徽此时教育发展不足之处及其原因。最后,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指出清末安徽教育发展的艰辛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刘冰;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中国史;中国古代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晓光;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清末; 安徽; 教育研究; 大公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