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泰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机遇及对策
【6h】

中泰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机遇及对策

代理获取

摘要

自古以来,中泰两国就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要素禀赋的互补性进行贸易合作。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双边的贸易合作更是迅猛发展。1975年中泰建交之后,两国签署了“中泰自由贸易协定”、“中泰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协定”等多项贸易合作协定、参与或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协议”等多个自由贸易区。在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双边贸易总额不断攀升,两国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但在迅猛发展的背后,两国贸易发展也存在多项问题,并成为双边贸易迸一步深化的阻力。因此本文从中泰两国的贸易规模和贸易商品结构两个角度,分阶段讨论了1992-2017年两国贸易总额、贸易增速的发展历程,并且详细刻画了2000-2018年间中泰双边贸易发展概况分析,试图还原真实的贸易合作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两国贸易的发展潜力、影响因素、结构特征、贸易问题等,并根据数据分析给出解决建议。 首先,本文根据中泰两国的贸易规模、贸易增速、贸易差额三项指标,将1992-2017年间中泰贸易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2-1995年为贸易规模较小,增长率迅速增长,中国贸易顺差阶段;第二阶段为1995-2001年贸易规模增加,但受到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率剧烈波动下调;第三阶段为2001年-2004年,全球经济逐渐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中国对泰国进口、出口额持续上涨,且增长率也迅速复苏,但受到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部分农产品零关税政策的影响,中国贸易逆差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第四阶段为2004年-2012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贸易增速剧烈波动阶段;第五阶段为2012年至今,贸易增速在经历波动调整之后,逐渐趋于平缓,并在正负10%以内波动。 为了探究中泰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一步从贸易规模和贸易商品结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2000年-2018年中泰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动历程,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但严重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第二,两国贸易地位不断提升,但双边贸易发展不平衡;第三,中泰两国进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但存在巨大相似性;第四,中泰两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两国的产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第五,中泰贸易发展影响他国贸易合作,容易引发贸易冲突;第六,中国和泰国政治制度和文化存在差异,影响两国间贸易畅通。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两国的贸易增速并可能引起贸易摩擦,但两国贸易发展并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停滞不前,研究发现中泰贸易仍存在巨大潜力:第一,中国和泰国均注重国际贸易合作,两国签署大量合作协议和合作框架,“一带一路”、“泰国经济4.0计划”、“东部经济走廊”等协同作用,成为未来双边贸易的基石;第二,交通、支付体系建立健全,成为双边贸易的前提;第三,新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政策扶持,为双边贸易的提供新思路。 因此,为了把握两国贸易的发展契机,充分开拓双边贸易的发展潜力,本文针对贸易规模、贸易商品结构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合作机会,加快双边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贸易合作新领域,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建立互补产业链,避免恶性竞争和无序化贸易;建立“沟通及应急机制”,避免产业变革的负面影响;增进国际沟通互信,缓解因中泰贸易引发的贸易冲突;完善中泰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政策,增加贸易便利性和投资信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