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6h】

中国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论文的创新点及难点

1.4.1论文的创新点

1.4.2论文的难点

第2章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突发事件

2.1.2应急管理

2.1.3公众参与

2.2理论基础

2.2.1政府失灵理论

2.2.2治理理论

2.2.3公民社会理论

第3章中国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

3.1中国的应急管理体制现状

3.2中国公众参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参与缺乏法律保障

3.2.2公众危机意识薄弱且参与能力不足

3.2.3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3.2.4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3.2.5参与组织化程度低

第4章北京市朝阳区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个案分析

4.1朝阳区突发事件现状

4.2朝阳区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4.2.1朝阳区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成绩

4.2.2朝阳区公众参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4.3朝阳区提高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实践

4.3.1建立应急救援站

4.3.2建立“1+16+58+43”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4.3.3构建安全社区

第5章国外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5.1日本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经验

5.1.2重视应急教育和演练

5.1.3设立志愿参与保险制度

5.2美国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经验

5.2.1对公众参与给予法律保障

5.2.2重视应急教育

5.3.3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

5.3日本与美国公众参与对我国的启示

5.3.1建设完善的法律体系

5.3.2培育全面的应急文化

5.3.3发展成熟的社会组织

第6章加强中国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对策

6.1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机制

6.2培育公众危机意识并发展应急文化

6.2.1建立完备的应急教育体系

6.2.2通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6.2.3通过应急宣传提高公众重视程度

6.3建立公众参与激励机制

6.4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6.5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

6.5.1大力对社会组织的扶植力度

6.5.2注重对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引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再加上中国极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及人为事故等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政府的应急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测性、原因多样性及后果的严重性,仅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应对,在这种背景下,公众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本文首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公众参与等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并对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做了阐述。然后对当前中国应急管理中的现状进行了整体性的概述,并探讨了当前中国公众在参与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目前中国公众在参与应急管理存在公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能力不足、参与组织化程度低、参与缺乏法律保障和有效沟通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则是公众自身具有局限性、政府工作不到位且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等。接着,本文对北京市朝阳区的个案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朝阳区应急管理中公众参与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探索朝阳区关于提高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实践的示范意义。最后,通过对日本、美国在应急管理中重视公众参与的经验介绍总结出对中国的启示,进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从建立激励机制、发展应急文化、扶植社会组织、完善法律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提高中国公众参与应急管理的热情与能力,促进中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王璐;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行政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宋衍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