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公益寻亲的传播机制研究--基于宝贝回家寻子网的个案分析
【6h】

网络公益寻亲的传播机制研究--基于宝贝回家寻子网的个案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网络化社会的到来,实现了万物相连的理想宏图,“互联网+”的组合改变着社会系统的运作与发展。2011年,互联网掀起公益热,基于求助——帮扶的公益模式一时兴起,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便捷、高效的参与模式激发了全民公益的热潮,以组织为单位的公益团体,日渐成为公民社会中重要的补充,创新着社会管理的模式与手段。 互联网所具有的广泛连接性、低门槛、开放性契合了“寻亲”中信息最大程度扩散的特点,笔者选取了“宝贝回家寻子网”作为研究案例,采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深入论坛和志愿者群,辅以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开展为期六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梳理网络公益寻亲的机理,扎根于现实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描摹网络公益寻亲中的千姿百态。 首先是对网络公益寻亲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公益行动展开的背景进行讨论,分别从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的角度进行解读,追溯人口走失的历史与现实原因,探讨网络寻亲的保障。 其次是梳理寻亲组织内部的结构和关系,对组织内的寻入网络和信息互动进行描述和分析。在紧密不足开放自由的环境下,调动着社会力量的加入,寻亲者是信息的发起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志愿者群体借助民间和官方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信息扩散,公安民警以及社会知情人士获取信息后,对此协调、补充和反馈。寻亲网络中的成员通过对规则的初识、知识的内化、情感的互动,使组织结构得到完善、扩大和巩固,促成了多重关系的建立,增强了寻亲网络的紧密性。 在对宝贝回家传播的内容和策略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不禁好奇组织是借助何种方式进行说服和沟通,媒介在动员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研究发现:宝贝回家在公益目标和行动意义上注重“合法性”、“公益性”、“便捷性”的共意建构,这实际是一个“议程设置”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目标群体传递普遍认可的价值和可操作的行为,增强实际行动中的有效参与。意见领袖的邀请、影像符号的使用都在尽力扩大共意的传播范围和力度。借助主流媒体的信任传播和社交媒体的情绪渲染,推动着舆论的发酵和问题的解决,在公益动员中催生着公益行动的开展。在本研究中,公益行动是宝贝回家自我建设、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既有为了聚集社会关注所开展的行动,还有为了扩大影响力所开展的品牌推广和营销,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持久不断的公益行动是宝贝回家的动力来源,也是公益传播有效与否的试金石。 研究的最后,笔者对网络公益寻亲的社会意义以及公益行动面临的风险与争议进行了探讨,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以给社会中同类型的组织提供参考性建议。 公益组织的发展使其在社会中产生的作用日益突出,公益行动愈发成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关于公益传播的研究不在少数,大多集中在具体的传播层面进行分析,以个案的形式对传播机制进行梳理的研究较少。因研究过程中涉及到隐私和伦理问题,资料收集过程中难免存在局限,但仍希望借助该案的分析,描摹出较为完整的公益传播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