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礼制文化下的聚落场所精神研究——以河阳古村为例
【6h】

礼制文化下的聚落场所精神研究——以河阳古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早期著作

二.河阳这个地方

2.1 河阳古村地理概况

2.2 河阳古村聚落形态

2.3 河阳古村历史溯源

三.礼制的适应性辨析

3.1 礼制及其影响下的乡村社会学

3.2 以礼治村的主导者

3.3 以礼治村的生活事件

3.4 以礼治村的理与物

四.理的研究

4.1 理的释意

4.2 宗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4.3 共同遵循的精神气脉

五.乡土社会“理”与“物”的相关性

5.1 场所精神与河阳定居

5.2 礼制宅院——十八间

5.2.1 十八间的职业分立

5.2.2 十八间的第宅制度

5.2.3 十八间的尊卑伦理——“廉让之间”宅

5.2.4 十八间的诗书文化——“循规映月”宅

5.2.5 十八间的建筑装饰

5.3 礼制家庙——宗祠建设

5.4 礼制族产——义田义庄

5.5 礼制族史——续修家谱

5.6 礼制信仰——地方神灵

六.河阳场所现状研究

6.1 当代乡村建设概况

6.2 有限度的场所沦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浙江南部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古村作为研究与讨论的基础,是考虑到该村落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受城市化(urbanization)风潮的影响较小,属于古典建筑学意义上的聚落,这为本文的实体物质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该地带民风淳朴,较好的保留了传统的民风与伦理情谊,这为本文的场所文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研究了很多现有的关于河阳古村的论文,大体有以下类型:
  第一,侧重点常常在河阳的风水学研究与朱氏家族的兴衰问题上。
  第二,关于河阳古村的研究涉及面太广太宽泛,每个支点都浅尝辄止。
  第三,近年来不少研究主要着眼于河阳古村的更新,着重于未来而忽视了历史。本文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着重对某一个支点做相对更深入的研究。
  选择这样一个相对而言还保持着深刻礼制精神的聚落,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礼制精神对于维持乡村秩序的关键性作用。对乡土社会公认的理进行初步的分析,然后以词条写作的方式对受理影响下的物进行较为深入的分类研究,并讨论“理”和“物”两者之间的相互性关系。最终叙述的是特定文化氛围下的乡村场所精神和当代社会下场所趋于衰败的因素,并对河阳的场所做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