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00例周围性面瘫病例分析报告
【6h】

300例周围性面瘫病例分析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病例资料与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1.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2 本课题的积极意义

3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周围性面瘫近10年研究进展

发表文章目录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2003-2009年的300例周围性面瘫病例资料的研究,探索影响面瘫疗效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的相关因素,以期为诊治周围性面瘫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和理论依据,从而充分发挥针灸治疗该病的优势。
   方法:应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对所收集病例资料从该病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季节、病因或诱因等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如证型、分期、年龄、病程、针刺操作手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影响面瘫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
   1、周围性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21岁至60岁的发病率最高;发病男性较女性稍高,但无明显差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春季和冬季发病率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24个节气均可发病,以雨水最多,大寒次之;本病发病多无明显病因或诱因,一部分与感受外邪、感冒、过劳等有关;大多没有既往史,有既往史者以高血压病、糖尿病最多。既往有面瘫病史者比常人更易罹患该病;类型多为贝尔氏面瘫,占86.3%,还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未治愈而转化为顽固性面瘫;分型多为风热、风寒和气血不足型三型;分期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以急性期最多,后遗症期最少;从统计上看,右侧发病较左侧稍高,但无明显差别,双侧发病极少;每个患者的病程相差很大,但以1-7天(急性期)就诊的患者最多;针灸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疗程长短不一,平均为44天左右。
   2、周围性面瘫疗效与其类型、证型、分期、年龄、病程、针刺操作手法关系密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性别、病因或诱因、发病季节、既往史关系不密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周围性面瘫年龄与疗程、证型与病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或诱因与发病季节、类型,病程与疗程,证型与病因或诱因、疗程、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体针、耳压、火罐、静滴输液、中频、穴位注射等治疗手段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规和有效手段;艾灸和眼药水是治疗该病有益的补充;而中药汤剂、口服药物、放血疗法是取得显著疗效的重要原因。
   结论:1、周围性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21岁至60岁的发病率最高;四季以春季和冬季发病率最高,24个节气以雨水发病最多,大寒次之;发病多无明显病因或诱因,与感受外邪、感冒、过劳等有关:既往面瘫病史者比常人更易罹忠该病;类型贝尔氏面瘫最多,顽固性面瘫次之;分型多为风热、风寒和气血不足三型;分期以急性期最多,后遗症期最少;针灸治疗此病疗效显著,平均疗程44天左右。
   2、疗效与其类型、证型、分期、年龄、病程、针刺操作手法有关:类型以贝尔氏面瘫疗效最好,Hunt综合征次之;证型以风寒型疗效最好;分期以急性期疗效最好,后遗症期最差;年龄以20-60岁患者疗效较好;疗效与病程有关,患病后应及早进行针灸治疗;针刺操作手法对疗效影响也很大。
   3、年龄与疗程有关,年龄越大,疗程越长;证型与病程有关,早期多为风寒型、风热型,后期多为气血不足型和瘀血阻络型。
   4、体针、耳压、火罐等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规和有效手段,而中药汤剂、口服药、放血疗法是取得显著疗效的重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