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介入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6h】

电针介入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
   观察电针在不同介入时间点(6h、24h、72h、7d)对大鼠不开颅可逆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治疗14d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缺血半暗带正常神经细胞和凋亡细胞的变化情况,探讨电针在对脑缺血治疗中的最佳介入时间点,为临床脑血管病的针刺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实验方法:
   采用SD大鼠不开颅可逆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分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针组(按缺血后开始电针治疗的时间,分为6h、24h、72h,7d四个亚组),电针百会、人中穴治疗14d后,统计观察:神经系统行为体征的观察与评分、缺血半暗带变性神经元百分比、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分析各组脑缺血的具体差异。
   实验结果:
   1.TTC染色显示:模型大鼠缺血区组织呈白色,证实MCAO模型制备成功。
   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缺血组比较,各电针组各个时间点的评分均低于缺血组,并以6h电针亚组差异最为显著(P<0.05)。
   3.CV染色显示:电针各组缺血半暗带变性神经元百分比虽小于缺血组,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以6h、24h电针亚组的差异最为显著(P<0.01),72h有统计意义(P<0.05)。
   4.凋亡细胞计数:与缺血组相比电针各组凋亡细胞数目均有减少,6h电针亚组最少(P<0.01),24h电针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本研究在成功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不同介入时间点,电针百会、人中穴对大鼠脑梗死区的保护作用,其结果提示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对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降低细胞凋亡数量,从而延缓梗死区的进展,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在脑缺血不同时期开展电针治疗均有一定疗效,急性期开始效果最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