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5-15Ti钢上SiC薄膜的制备及其耐铅铋合金腐蚀性能的研究
【6h】

15-15Ti钢上SiC薄膜的制备及其耐铅铋合金腐蚀性能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核能技术简介

1.2 快堆技术介绍

1.2.1 铅冷快堆(LFR)

1.2.2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

1.3 反应堆包壳材料

1.3.1 包壳材料性能要求

1.3.2 三种包壳材料对比

1.3.3 15-15Ti奥氏体不锈钢

1.4 反应堆中铅铋合金腐蚀

1.4.1 铅铋合金的腐蚀机理

1.4.2 铅铋合金对结构材料的腐蚀

1.5 15-15Ti钢的表面改性

1.5.1 SiC薄膜材料

1.5.2 薄膜制备技术

1.6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薄膜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磁控溅射原理

2.2.2 薄膜成膜机理

2.3 实验步骤

2.3.1 15-15Ti钢基片处理

2.3.2 薄膜的制备

2.4 样品的表征

2.4.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2.4.3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

2.4.5 维氏硬度计

2.5 样品的铅铋腐蚀试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5-15Ti钢上Al2O3/SiC双层薄膜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3 15-15Ti钢铅铋腐蚀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l2O3/SiC双层薄膜性能表征

3.3.2 Al2O3/SiC双层薄膜耐腐蚀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5-15Ti钢上Ti/TiN/SiC多层薄膜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3 15-15Ti钢铅铋合金腐蚀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i/TiN/SiC功能梯度薄膜性能表征

4.3.2 Ti/TiN/SiC功能梯度薄膜耐腐蚀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15-15Ti钢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被选为中国铅快冷反应堆的候选包壳材料。然而15-15Ti钢的耐腐蚀性能仍不能满足反应堆内复杂腐蚀环境的要求。通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15-15Ti钢上沉积Al2O3/SiC双层薄膜和Ti/TiN/SiC功能梯度薄膜,采用XRD、AFM、FESEM、EDS、显微硬度计对所制备薄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和性能进行检测。同时将镀膜前后的15-15Ti钢在氧浓度为1×10-6 wt.%的500℃铅铋合金溶液中进行500小时和1000小时的腐蚀试验,用XRD、EDS和FESEM分析腐蚀后镀膜和未镀膜15-15Ti钢的腐蚀层形貌,腐蚀产物和腐蚀层厚度,研究了表面镀膜后15-15Ti钢的耐500℃铅铋合金的腐蚀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1)用磁控溅射方法在15-15Ti钢表面沉积的Al2O3/SiC双层薄膜和Ti/TiN/S iC功能梯度薄膜连续致密,结构良好并无较大缺陷,薄膜显微硬度分别为12.5Gpa和17.0Gpa。
  (2)对未镀膜和镀有Al2O3/SiC双层薄膜的15-15Ti钢在500℃铅铋合金溶液中腐蚀500h和1000h后的表面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未镀膜的15-15Ti钢在500℃铅铋合金溶液中腐蚀500h后表面出现厚度为1.1um的腐蚀层,腐蚀层产物为Fe3O4;未镀膜15-15Ti钢在500℃铅铋合金溶液中腐蚀1000h后表面出现厚度为2.5um的腐蚀层,腐蚀层产物为Fe3O4和(Fe,Cr)3O4。镀有Al2O3/SiC双层薄膜的15-15Ti钢在500℃铅铋合金溶液中腐蚀500h和1000h后表面均无氧化层产生,表明制备的Al2O3/SiC双层薄膜耐铅铋腐蚀性能良好。
  (3)未镀膜和镀有Ti/TiN/SiC功能梯度薄膜的15-15Ti钢,在500℃铅铋合金溶液中腐蚀1000h后的结果表明:15-15Ti钢表面出现厚度为2.1um的腐蚀层,腐蚀层产物为Fe3O4和(Fe,Cr)3O4;而镀有Ti/TN/SiC功能梯度薄膜的15-15Ti钢表面未发现氧化层,制备的Ti/TiN/S iC功能梯度薄膜具有良好的耐铅铋腐蚀性能。
  (4)在500℃铅铋合金溶液中腐蚀1000h后,镀有Al2O3/SiC双层薄膜的15-15Ti钢中,Al2O3缓冲层未发生铅铋合金的渗透;而镀有Ti/TiN/SiC功能梯度薄膜的15-15i钢中,T/TiN缓冲层有少量铅铋渗透进入。这表明Al2O3缓冲层的封闭性更好,Al2O3/SiC双层薄膜的耐铅铋腐蚀性能优于TTiN/SiC功能梯度薄膜。
  研究结果为后续评估15-15面钢的耐铅铋腐蚀性能以及表面改性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