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的比较研究
【6h】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缩略表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大绒鼠、高山姬鼠的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的季节性差异

第四章冷驯化对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产热特征、体温调节的影响

第五章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非颤抖性产热特征

第六章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MMR、BMR与消化道长度

第七章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分布于云南西部横断山地区的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研究对象,从个体、线粒体及解偶联蛋白等水平,在不同季节(夏季和冬季)及冷驯化条件下对其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进行研究,为该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提供一些基础材料。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1.大绒鼠、高山姬鼠的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的季节性差异 2.冷驯化对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体温调节、产热特征的影响 3.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非颤抖性产热特征 4.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MMR(maximummetabolicrates)、BMR(basalmetabolicrates)与消化道长度 主要结果: 1.大绒鼠、高山姬鼠的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如下:比起其它小型啮齿类它们的体温较低、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窄、BMR水平较高、热传导率(thermalconductance,C)高。高山姬鼠的体温、C值、BMR都比大绒鼠的高,并且高山姬鼠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比大绒鼠的宽,两种动物的F值在啮齿类中属于偏低的种类,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有限。并且冬季时大绒鼠、高山姬鼠体温均比夏季低,冬季BMR均高于夏季,夏季热中性区较宽,冬季热中性区较窄,冬季热中性区向低温偏移,两种动物夏季C保持稳定的温度范围较宽,冬季大绒鼠、高山姬鼠的F-值均显著高于夏季。 2.冷驯化后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体重和体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5℃RMR显著增加,肝脏线粒体蛋白含量、状态Ⅲ、状态Ⅳ呼吸、磷氧比(P/O)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它们在体重降低的同时体温也降低,减小身体与环境间的温度差异,减少散热,进一步节约用于体温调节的能量。 3.两种动物冬季和冷驯化的NSTmax均显著高于夏季和对照组。大绒鼠的NSTmax(maximumnonshiveringthermogenesis)显著小于高山姬鼠,这与高山姬鼠洞穴铺垫物少、活动性强,而大绒鼠洞穴为草窝紧密相关。两种动物的NSTmax均显著高于期望值,大绒鼠和高山姬鼠的NST范围(NSTmax/BMR)在小型哺乳动物中属于较低的种类,并且在夏季和冬季没有显著的变化。冷驯化后两种动物BAT(brownadiposetissue)中UCP1含量显著增加。 4.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小肠绝对长度差异不显著,可能表明两种动物整体的能量需求较接近;大绒鼠小肠的相对长度显著低于高山姬鼠,可能与高山姬鼠具有高的RMR和MMR有关;大绒鼠无论是大肠、盲肠的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还是两者之和的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均显著大于高山姬鼠,这可能说明大绒鼠在野外的食物质量差、纤维素含量高;两种动物冷驯化28天组冷诱导MM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绒鼠MMR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冷驯化组均显著低于高山姬鼠;两种动物冬季的呼吸因子(MMR/BMR)在哺乳动物中属于偏低的类群;冷驯化后,两种动物的呼吸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结论: 综上所述,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夏季和冬季的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很可能反映了横断山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的特征,即体温较低、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窄、BMR水平较高、热传导率高、NST范围较低、呼吸因子偏低。高山姬鼠的体温、C值、BMR、NSTmax、MMR都比大绒鼠的高,并且高山姬鼠维持体温稳定的环境温度范围比大绒鼠的宽,它们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的这些差异与其分类地位、生活习性、栖息生境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冬季时两种动物的体温低于夏季,BMR增加,热中性区变窄等以及冷驯化后动物肝脏各项生理指标、UCP1含量、RMR、MMR等的增加,体重和体温的降低均是其适应低温胁迫环境的需要。大绒鼠和高山姬鼠消化道各项指标存在的差异表明两种动物在面对食物、寒冷等方面的压力时很有可能采取了不同的生理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