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6h】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前言

2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2.2地质地貌

2.3气候水文

2.4土壤

2.5植被概况

2.6保护区建设情况

3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历史

3.2调查和研究方法

4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及特点

4.1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的统计分析

4.1.1科的数量结构分析

4.1.2科的分布类型分析

4.1 3植物群落区系特征科的分析

4.2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统计分析

4.2.1属的数量结构分析

4.2.2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4.3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的统计分析

4.3.1种的分布区类型概论

4.3.2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4.4区系特有现象的分析

4.4.1科级特有现象

4.4.2属级特有现象

4.4.3种级特有现象

5植物区系的性质、来源及在东亚植物区系中的位置

5.1与其它地区区系的比较

5.1.1属的分布式样比较

5.1.2种的分布式样比较

5.2区系的性质

5.3区系的来源

5.4在东亚植物区系中的位置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附录B

展开▼

摘要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西南部保山市龙陵县境内,位于北纬24°15'~24°51'、东经90°34'~99°11'.该地区最高海拔3001.6m,最低600m,核心面积7077.2hm2.其主要植被类型是稀树灌木草丛、季雨林、半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等.各种森林植物群落中,以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等木本植物占优势.经调查,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70科787属2195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6种;双子叶植物144科,629属,1807种,单子叶植物23科,155属,382种,该地区种子植物十分丰富.对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三个水平的统计分析表明: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该区170科,可划分为13个变型;787属,可划分为14个类型、16个变型;2195种可划分为15个类型、8个亚型和24种变型.该区与热带联系主要以泛热带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为主,与温带成分的联系以东亚成分为主.就云南省内而言,该区与滇缅老边境区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两地共有种达166种);就中国范围内而言,该区与华南地区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两地共有种有227种);在东亚范围内,该区与喜马拉雅植物区系联系密切(两地共有种达1100种).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科级水平的组成中,热带性质的科占70.1%,温带性质的科占29.9%,热带性质相对明显,反映了该地区植物区系起源有十分久远的热带渊源;属级水平组成中,热带性质的属占68.6%,温带性质的属占31.4%,其热带性较明显,在热带属中,有很多属分布于亚热带乃至温带属,在温带属中也有不少属分布至亚热带,反映了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种级水平中,热带性质的种占41.7%,温带性质的种占58.3%,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同时也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表明该地区具有鲜明的亚热带性质.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主要由三部分融合而成,其一是东亚成分构成了该地区区系成分的主体,其中又以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主;其二是热带亚洲成分(印度—马来西亚成分)构成了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三是二者和其它各种成分在该地区形成的中国特有成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