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EC(中山)基地“产城相融”提升策略研究
【6h】

CEC(中山)基地“产城相融”提升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电子基地的“产城相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电子基地的“产城相融”现状

2.2 电子基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3 电子基地“产城相融”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电子基地“产城相融”测评

3.1 电子基地“产城相融”的发展模式分析

3.2 电子基地”产城相融”测评体系的设计思路

3.3 电子基地“产城相融”测评模型建立

3.4“产城相融”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基地“产城相融”的提升策略

4.1 发展空间提升策略

4.2 园区服务水平提升策略

4.3 产业优化结构策略

4.4 提升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CEC(中山)基地是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最早专业化的工业园区,经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但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以及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等问题,电子基地的优势越来越小。发展空间、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城市化等问题严重困扰着电子基地的快速发展。随着《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面世,中山火炬开发区就像拿到了汽车的启动钥匙,能够在深化改革的高速路上继续驰骋。由于电子基地已经发展了20余年,想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迎风破浪,那就必须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
  论文对国内外产城相融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对产城相融的发展模式、评价方法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然后对电子基地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基地产城相融发展的必要性。之后通过比较苏州和南海两地产城相融的不同发展模式,确定了电子基地产城相融的发展模式,接着利用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基地产城相融现状的测评体系,并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体系的权重比例,为下一步电子基地产城相融现状的评价和分析奠定了基础。在相关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电子基地产城相融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到了电子基地产城相融不理想的关键要素。最后根据电子基地产城相融的测评体系提出了产城相融提升的策略建议。
  本文对产城相融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属于产业集群研究的新领域,根据电子基地的特点建立了电子基地产城相融的测评体系,丰富了产城相融的相关理论体系和相关研究领域。本文的研究为提升电子基地产城相融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中山火炬开发区乃至全中山市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