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滇西北亚高山地区退化林地土壤种子库研究
【6h】

滇西北亚高山地区退化林地土壤种子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引言

2.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3.研究内容与方法

4.结果与分析

5.结论

6.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土壤种子库研究是当今植物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滇西北亚高山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严酷的生境使得退化林地恢复难度较大,于是,充分利用自然力来进行植被的自然恢复成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主要途径。本文对滇西北亚高山地区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了解其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特点,对土壤种子库在植被天然更新中的作用评价,既丰富了植物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内容,又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土壤种子库的动态模型,通过土样采集、群落种子雨收集,人工撒种实验和萌发实验,对滇西北亚高山地区不同演替阶段退化林地的土壤种子库组成、丰度的时空变化,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土壤种子库的组成结构与现存植被的相似性,群落植被种子雨的时空异质性,种子库的输出动态和种子命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亚高山地区不同演替阶段退化林地的土壤种子库由41种33属17科的物种组成,并随着演替的发展,种类逐渐增多,到演替后期又下降。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以演替早期的菊科、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仅有少量乔木、灌木树种。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密度为295~785粒m2,种子数量的多少则因采样地点、采样季节、群落类型、植被演替阶段、小生境类型、土层深度而异,并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但无明显变化规律,表现出很大不确定性。滇西北亚高山地区不同演替阶段退化林地的土壤种子库按种子数量的季节性变化可划分为永久性、临时性种子库和偶见性种子库三种类型。 土壤种子库的组成结构与现存植被的相似性随演替的进展而减小,表明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变化与相应的土壤种子库组成结构变化具明显的不同步性。相邻土层、相邻演替阶段群落种子库组成的相似性有较大差异,并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群落种子库的相似性高于种子库与群落的相似性。科的相似性高于属的相似性。种子雨特征研究表明种子库种子的输入具有时空异质性,决定了种子输入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从而对种子库的贡献大小不一。人工撒种实验表明种子库中种子命运受种子类型、大小、动物活动、种子所处环境的影响,休眠、发芽、霉烂和损失的种子比例决定了种子库中种子的输出格局。 最后文章对土壤种子库丰度的不确定性、土壤种子库在植被自然恢复中的作用和土壤种子库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