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截形叶螨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6h】

截形叶螨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截形叶螨的识别

1.1.1分类地位

1.1.2特征描述

1.2截形叶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研究历史与展望

1.2.2近期研究动态

1.3本研究目的意义

2研究方法

2.1野外调查

2.1.1时间地点

2.1.2调查对象及取样

2.2阶段性饲养

2.2.1叶盘法

2.2.2观察记录

2.3标本采集与鉴定

2.3.1寄主标本采集

2.3.2螨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2.3.3天敌及害虫的鉴定

2.4防治试验

2.4.1室内药效测定

2.4.2田间防治试验

2.5数据处理

2.5.1标准差统计

2.5.2分析公式及依据

2.6主要仪器设备与用具

3结果与分析

3.1截形叶螨主要生物学特性

3.1.1生活史与世代

3.1.2主要习性

3.2截形叶螨的生态学特性

3.2.1自然种群的发生动态规律

3.2.2天敌对截形叶螨的影响

3.2.3其他害虫

3.3不同杀虫剂对截形叶螨的药效分析

3.3.1触杀剂

3.3.2叶面保护剂

3.3.3两种生物杀虫剂的室内测定

3.3.4致死中浓度

3.4田间防治

3.4.1四种药剂的作用效果

3.4.2分析与评价

4小结

5思考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

附录

展开▼

摘要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在云南昆明主要危害大棚花卉,尤其对月季(Rosa chinensis)危害严重。通过野外实地观察结合室内阶段性饲养,侧重研究截形叶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用玻片浸液法进行室内药效测定,同时实施田间防治试验,探讨化学药剂防治对截形叶螨的作用。 截形叶螨的发育经历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四个虫期,若螨期有两龄。平均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期2-3d,幼螨期1-2d,若螨期3-4d,成螨期1-10d。在常温下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为7-19d,平均世代历期12-13天。雌螨寿命长于雄螨,雌螨平均存活时间为13-14d,雄螨10-11d。 室内在19℃、24℃、29℃三个恒温条件下饲养,截形叶螨完成一个世代的有效积温为457.5日度。最适发育温度为23℃。据理论计算,在昆明一年可以发生14代,是花卉大棚中可常年发生的一种危害性螨类。 田间调查发现,截形叶螨一年在月季大棚中,出现严重为害的时期为4-6月、8月及10-11月。伴随截形叶螨出现的还有其他一些昆虫,其主要捕食性天敌有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 Ehara et Lee)和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害虫主要是温室自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n Westwood)、月季长管蚜(Macrosiphumrosivorum Zhang)、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蓟马(Frankliniella sp.)等。 使用九种药剂进行室内杀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药剂绿生、主力、准好和植物叶面保护剂,杀螨起效时间较长,为缓效型;松毛虫触杀剂、卡死克、螨即死、真除螨和印楝素,杀螨速度快且起效时间短,属于速效型。根据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施药后24h,真除螨2000倍液、印楝素50倍液、卡死克800倍液、螨即死2000倍液和松毛虫触杀剂2000倍液致使截形叶螨的死亡率百分比分别为93.33、85.00、78.33、51.67和46.67%。施药后48h,植物叶面保护剂500倍液、绿生1000倍液、主力2000倍液和准好10000倍液浓度下的死亡率为85.00、90.00、70.00和55.00%。而真除螨3000倍液的死亡率达到100%,卡死克500倍液为96.67%,松毛虫触杀剂1000倍液为86.7%。田间施药1d后,植物叶面保护剂1000倍液、主力2000倍液和真除螨3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虫口校正减退率均达到50%以上。综合来看,在截形叶螨发生严重的4-11月期间,建议优先选用真除螨、印楝素、植物叶面保护剂和绿生进行防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