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ψ(3770)和ψ(2S)衰变到含φ的轻强子末态的实验研究
【6h】

ψ(3770)和ψ(2S)衰变到含φ的轻强子末态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D(D)阈上粲偶素的非D(D)衰变过程的研究,是Τ-粲能区高能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ψ(3770)是D(D)对产生阈上质量最低的粲偶素态,传统理论预期其衰变到D(D)过程的分支比大于98%。但是,实验结果显示ψ(3770)总截面和D(D)的产生截面存在明显(约15%)差异,而目前已知遍举衰变道的分之比之和不能解释此差异。在实验上寻找ψ(3770)的遍举轻强子衰变,有助于理解ψ(3770)的非D(D)衰变的起源。除此之外,对ψ(3770)和ψ(3686)遍举轻强子衰变的研究还可以为解释“ρπ”疑难提供更多实验依据,并为理解B介子衰变末态再散射效应以及ψ(3770)共振态的衰变特性提供更多思路。
  BESⅢ实验在ψ(3770)峰上(√s=3.773GeV)采集了积分亮度约2.9fb-1的数据。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ψ(3770)数据样本。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此数据样本和√s=3.650GeV处采集的积分亮度约44.39pb-1的连续区数据,寻找了ψ(3770)→φπ+π-,ψ(3770)→φπ0π0,ψ(3770)→φK+K-和ψ(3770)→φK0SK0S。在忽略ψ(3770)共振态衰变与e+e-电磁过程之间可能干涉的情况下,测量得到的衰变分支比或分支比上限分别为:
  B(ψ(3770)→φπ+π-)=(3.2±1.1)×10-4,
  B(ψ(3770)→φπ0π0)<3.4×10-4,
  B(ψ(3770)→φK+K-)<1.5×10-4,
  B(ψ(3770)→φKK)<0.9×10-4.其中对ψ(3770)→φπ0π0和ψ(3770)→φK0SK0S为实验上首次测量。对于ψ(3770)→φπ+π-衰变过程,我们首次观测到了显著性约3.1倍σ的信号,其在90%置信度下对应的衰变分支比上限为4.9×10-4。
  在本文中,我们还利用BESⅢ实验于2009年在ψ(3686)峰上(√s=3.686GeV)采集的(1.06±0.04)×108个ψ(3686)事例,精密测定了ψ(3686)衰变到φπ+π-,φπ0π0,φK+K-和φK0SK0S的衰变分支比为:
  B(ψ(3686)→φπ+π-)=(1.48±0.03±0.10)×10-4,
  B(ψ(3686)→φπ0π0)=(0.70±0.03±0.04)×10-4,
  B(ψ(3686)→φK+K-)=(0.83±0.04±0.06)×10-4,
  B(ψ(3686)→φK0SK0S)=(0.54±0.04±0.06)×10-4.其中,对ψ(3686)→φπ0π0和φK0SK0S分支比的测定为国际首次测量。本论文测得的ψ(3686)→φπ+π-和φK+K-分支比与《粒子数据手册》给出的世界平均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但精度更高。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理解ψ(3770)的非D(D)衰变之谜,及ψ(3686)衰变中的“ρπ”疑难提供了重要实验信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