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r(VI)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砂柱实验研究
【6h】

Cr(VI)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砂柱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铬的来源和化学特征

1.1.2 铬的毒性作用

1.2 我国地下水铬污染现状

1.3 地下水环境中铬污染修复技术

1.3.1 异位修复技术

1.3.2 原位修复技术

1.4 铬污染地下水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4.1 微生物对六价铬毒性的抗性机制

1.4.2 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机理

1.4.3 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影响因素

1.5 研究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微生物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砂柱实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样品采集和铬还原菌分离筛选

2.2 砂柱实验

2.2.1 实验装置

2.2.2 分析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保守示踪剂穿透曲线和空白试验

2.3.2 不同碳源强化微生物修复地下水铬污染实验

2.3.3 不同浓度甘蔗糖浆修复地下水铬污染实验

2.3.4 初始六价铬浓度对地下水铬污染修复影响实验

2.3.5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地下水铬污染修复影响实验

2.4 结果和讨论

2.4.1 保守示踪剂穿透曲线和空白试验

2.4.2 不同碳源强化微生物修复地下水铬污染的效果

2.4.3 不同浓度甘蔗糖浆修复地下水 Cr(VI)污染的效果

2.4.4 初始六价铬浓度对地下水铬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2.4.5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地下水铬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生物还原后Cr(VI)的变化和铬还原菌的鉴定

3.1 微生物还原后Cr(VI)的变化

3.1.1 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3.1.2 XPS全元素分析

3.1.3 铬元素分析

3.2 铬还原菌的鉴定

3.2.1 铬还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3.2.2 铬还原菌16S rRNA测序结果

3.2.3 铬还原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