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蛇绿混杂岩特征及形成环境与时代探讨
【6h】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蛇绿混杂岩特征及形成环境与时代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论文插图一览表及目录

昆明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绪言

1.1论文选题及其意义

1.2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3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4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调查历史及论文选题研究现状

2.1地质调查历史

2.2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评述

2.3论文选题的研究动态及现状

第三章结合带南北邻区地质特征

3.1冈底斯岩浆弧(Ⅱ1)南缘

3.1.1地层

3.1.2岛弧火山岩

3.1.3侵入岩

3.1.4变质特征

3.1.5构造变形特征

3.1.6矿产

3.2北喜马拉雅特提斯褶冲带(Ⅰ1)

3.2.1构造岩石地层特征

3.2.2岩浆岩特征

3.2.3变质特征

3.2.5构造变形特征

3.3 高喜马拉雅基底逆冲带(Ⅰ2)

第四章结合带基本特征及形成环境探讨

4.1概述

4.2边界位置及其性质

4.3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

4.3.1剖面层序及对比

4.3.2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学特征

4.3.3蛇绿(混杂)岩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

4.3.4时代讨论

4.3.5变质变形特征

第五章地质构造演化探讨

5.1克拉通化阶段

5.2克拉通阶段

5.3雅鲁藏布江洋盆扩张阶段

5.4俯冲消减阶段

5.5闭合-碰撞阶段

5.6伸展隆升阶段

第六章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1

图版及说明2

附图:1:50万区域地质略图1张

展开▼

摘要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及其蛇绿混杂岩,代表了特提斯洋向南俯冲诱导出的一系列藕断丝连的弧后扩张盆地,闭合造山及其遗迹典型,在构造破坏较弱的西部日喀则仁布一带出露的蛇绿混杂岩,被认为是目前青藏高原乃至中国大陆境内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小型蛇绿岩“三位一体”典型组合。但是,东段朗县-林芝地区,因强烈的构造挤压、碰撞、旋转走滑、急剧伸展隆升等活动造成了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东延及其边界、物质组成、构造样式、剖面结构、性质与特征等模糊不清,总体研究程度较低。 本文以2001-2004年项目组在该区从事1:25万林芝县等幅区域地质调查与专题研究工作为基础,并充分利用近年来本区和邻区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科学考察的成果等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冈底斯弧基底岩系与喜马拉雅基底岩系的铅同位素组成及相关参数的对比,差异极大,表明二者间的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是一个重大的地质界线,并以泽当-加查-朗拉岗则断裂(带)为界,北为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南以乃东-金东-莫洛韧性断裂带与喜马拉雅地块衔接。 以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为依据,将侏罗-古近系叶巴组、比马组和旦师庭组沉积-火山岩系确定为岛弧火山岩,以及早白垩世花岗岩为与板块俯冲活动有关的Ⅰ型花岗岩系列、晚白垩世花岗岩碰撞S型二长花岗岩,构成雅了鲁藏布江结合带相配套陆缘火山-岩浆弧。同时,对朗县混杂岩白云母电子探针分析温压计算:古温度400~550℃,压力为4~8kb,变质强度为低绿片岩相,其中新现较多的阳起石、硬绿泥石、2M1型白云母,b°=9.030A,显示了高压相系特征,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高温低压变质)构成双变质带。 在朗县南部玉门一带新发现小规模的由超基性→枕状熔岩→玻基玄武岩→硅质岩组成的发育较完整的蛇绿构造混杂岩,通过对罗布莎、朗县等蛇绿构造混杂岩的系统地研究,根据(1)基性熔岩中偶夹玄武安山岩,此类过渡岩石一般是大陆边缘造山带的标志,而且蛇绿岩中代表洋壳的镁铁质岩石比洋壳厚度小得多;(2)变形橄榄岩中的造矿铬尖晶石均属镁质富铬尖晶石,应是侵位到大洋边缘盆地的产物(Maipas等,1975);(3)复理石沉积中夹较多的玄武岩,这与现代洋底不同,而与岛弧蛇绿岩层序有相似之处,代表早期初始洋盆型洋壳的残块;(4)枕(块)状玄武岩中普遍见不到橄榄石斑晶,大多为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及斜长石斑晶,代表深海环境喷发产物,以及蛇绿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得出本区蛇绿岩群的形成环境应属于弧后扩张洋盆,不是“失踪的大洋壳”的残片,而是小洋盆的产物。因此,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是弧后扩张洋盆闭合造山及其遗迹,为次级结合带,非新特提斯大洋壳残片。 洋盆应为T3或稍前就开始发生,其中含T2-3放射虫燧石复理石岩块、含P1-2牙形刺的大理岩等岩块,是被卷入结合带的早期沉积物;蛇绿混杂岩的顶界时代应为中侏罗世-白垩纪,下界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变形橄榄岩的时代可能为三叠纪,实为三叠纪开始到白垩纪的跨时代构造-岩石地层,构造混杂时间或结合带的形成时代为白垩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