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78-1989年报告文学作者的身份认同研究
【6h】

1978-1989年报告文学作者的身份认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1978—1989年报告文学的发展及社会背景

第一节 报告文学的发展轨迹

一、报告文学的历史梳理

二、报告文学的文体变迁

第二节 1978—1989年报告文学繁荣的社会背景

一、政治环境:改革开放的有序推进

二、经济改革:商业社会的快速兴起

三、文化多元:外来思潮的相继涌入

四、媒介发展:文学期刊的大力创办

第二章 报告文学作者的作家身份认同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作家的身份危机

一、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张力过大

二、文学“商品化”现象的冲击

第二节 作家身份的建构

一、凸显作家主体意识

二、文学体制的修复与助推

第三节 作家身份意识下的虚构写作

一、用时代的眼光取材

二、借用形象思维构思

三、讲究语言的审美性

第三章 报告文学作者的公共知识分子身份认同

第一节 公共知识分子的内涵及特征

一、公共知识分子的几种表述

二、公共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公共知识分子身份的建构

一、寻找社会转型的热点话题

二、突破自由表达的公共空间

三、满足自我认同与社会期待

第三节 公共知识分子身份意识下的批判写作

一、探讨社会现实的题材

二、夹叙夹议的叙事风格

三、对现实生活理性批判

第四章 报告文学作者的新闻记者身份认同

第一节 新时期初期新闻记者身份焦虑

一、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的渊源

二、新时期初期记者主体地位缺失

第二节 新闻记者身份的建构

一、强调记者主体身份

二、践行新闻专业理念

三、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第三节 记者身份意识下的真实写作

一、真人真事的取材特征

二、深入调查的采访作风

三、社会真相的大胆揭露

第五章 报告文学作者身份对认识我国“公民记者”的启示

第一节 1978—1989年我国“公民记者”初具雏形

第二节 新媒介环境下我国“公民记者”的承续与翻新

一、从职业性到草根化的身份渐变

二、“公共参与”的行为得以延续

三、“后真相”写作端倪渐趋放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赵红;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肖燕雄;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