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焉耆回民花儿传承研究
【6h】

新疆焉耆回民花儿传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2.焉耆回族花儿的文化生态

2.1 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

2.2 焉耆回族概况

3.焉耆回族花儿的本体研究

3.1 焉耆回族花儿概述

3.2 焉耆回族花儿的歌词特色

3.3 焉耆回族花儿的音乐形态特点

3.4 焉耆花儿的禁忌风俗

4.焉耆花儿传承现状

4.1 民间传承

4.2 教育传承

4.3 政府对花儿传承的保护

5.对焉耆回族花儿传承现状的思考

5.1 焉耆回族花儿传承发生的变化

5.2 引发的思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花儿是流传在西北甘、青、宁、新四省(区)回、汉、撒拉、东乡、保安、裕固、土族、藏族等民族中的一种山歌形式,又称“少年”或“野曲”。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中独具特色的一支“艺术奇葩”。回族是花儿歌种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民族,回族花儿带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新疆回族的花儿主要是源自青海省和甘肃省的“河湟花儿”,是一种山歌体民歌。2花儿在新疆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焉耆回族自治县等地区。
  新疆的花儿除保持了原有的唱腔和韵味外,还大量吸收与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因而在花儿的句式、押韵形式、衬字、衬词、衬句及演唱上,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别具特色的新疆花儿。其中,焉耆回族花儿主要为河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类型。焉耆回民来自于青海、宁夏、甘肃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不断的民族迁徙与融合,焉耆花儿在继承了河州花儿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006年,焉耆花儿和昌吉花儿合并成“新疆花儿”正式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作为西北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关注,但是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甘肃、青海等地的花儿,新疆花儿(尤其是焉耆花儿)却少有人探讨。本文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对焉耆花儿艺术的艺术载体进行分析,并结合传承现状,总结和反思现有传承的优缺点,探索更科学和可持续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以达到开拓和发展新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空间。
  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文章的研究目的和缘起、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评述。第二部分是对焉耆花儿产生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做较为详细的阐述。全面的展现焉耆花儿产生的历史、地理、人文背景和起源。第三部分是焉耆花儿的本体分析。通过与河湟花儿的对比来分析焉耆花儿的歌词、旋律特点。第四部分是焉耆花儿传承现状的调查。通过传承现状的调查,分析焉耆花儿在焉耆的传承方式。第五部分是焉耆花儿传承现状的思考。结合当代花儿艺术传承现状,提出完善和建立传承体系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