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髋臼双柱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6h】

髋臼双柱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髋臼双柱骨折术后出现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8年10月,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09例髋臼骨折中,其中双柱骨折193例,男147例,女46例;年龄34.4岁(19-75岁);合并颅脑外伤31例,膀胱尿道损伤27例,合并骨盆骨折(伴/不伴骶髂关节损伤)59例;损伤1周内手术15例,1-2周121例,2-3周34例,超过3周者23例;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4例,联合入路189例。本研究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方法、术中出血、伤后延迟手术时间、伴发损伤等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间的关系。 结果:手术平均耗时238min(150-330min),术中失血平均1453ml(450-4400ml)。平均随访32.2月(4-70月),共有77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按照Brooker分类:Ⅰ级39例,Ⅱ级23例,Ⅲ级15例;其中颅脑外伤组14例,非颅脑外伤组63例(p=0.978);伤后一周内手术者有2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伤后1至2周手术者38例,伤后2至3周手术者21例,伤后大于3周手术者16例;3例术后伤口有渗出需作手术清创的患者均发生异位骨化,χ2=2.398,P=0.122 ;所有的异位骨化均发生在后方的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内,前方的髂腹股沟入路无发生。手术切口中清除坏死的臀小肌后,仅15例(7.8%)发生严重的异位骨化(Brooker分型Ⅲ/Ⅳ级)。 结论: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与是否伴有颅脑外伤无明显相关性,异位骨化与手术切口、延迟手术高度相关。坏死臀小肌和手术区域其他坏死肌肉的清创可以减少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