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RCC1、GST-π、T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术后行5-FU/DDP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影响
【6h】

ERCC1、GST-π、T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术后行5-FU/DDP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对象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ERCC1、TS、GST-π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顺铂及5-FU是术后辅助化疗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顺铂通过使DNA形成链间交联,起到抗肿瘤作用,DNA链间交联可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NER)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对肿瘤的耐药性、正常组织的耐受性以及患者的预后都有较重要的影响,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是NER过程中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ERCC1可作为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的重要标记物,可能成为抗癌作用的新靶点。GST-π与恶性肿瘤耐药密切相关,可催化亲电化合物如烷化剂等抗癌药物与谷胱甘肽(GSH)结合,使其水溶性增加,更易排出体外,也可通过自身结合细胞毒物质来保护细胞,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部分研究显示GST-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胸苷酸合成酶(TS)能够催化单磷酸去氧尿苷(dUMP)甲基化,使之转变为一磷酸脱氧胸苷(dTMP),是DNA生物合成反应中的关键酶,也是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密切相关,并影响肿瘤的化疗敏感性,此外TS还是一个与胃肠道恶性肿瘤有关的独立预后指标。本实验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ERCC1、TS、GST-π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对行顺铂/5-FU辅助化疗的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以65例胃癌患者的手术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特异性的抗ERCC1、TS、GST-π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观察这三种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研究结果:在65例胃癌病理标本中,ERCC1表达阳性率为33.8%(22/65),定位于细胞核上;GST-π的表达阳性率为63.1%(41/65),定位于细胞浆,部分可见核表达;TS表达阳性率为47.7%(31/65),定位于细胞核/浆。ERCC1、GST-π、TS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PS评分、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数目、浸润深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ERCC1阳性者的中位DFS为12.5个月,显著低于阴性者的15.4个月(P<0.05);ERCC1表达阳性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ERCC1表达阴性者,ERCC1阳性者中位OS为19.7个月(95%CI为17.2~22.0),阴性者为23.8个月(21.0~2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T-π阳性者的DFS为13.6个月,低于阴性者的14.9个月,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表达阳性者的生存曲线略低于GST-π表达阴性者,GST-π阳性者中位OS为21.1个月(95%CI为20.0~23.6),阴性者为23.7个月(20.3~27.2),但两者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TS阳性者的DFS为13.3个月,低于阴性者的16.9个月,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表达阳性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TS表达阴性者;TS阳性者中位OS为20.1个月(95%CI为19.0~21.9),阴性者为25.2个月(22.4~2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ERCC1、TS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ERCC1、TS表达阴性提示患者预后好,具有较长的DFS和OS;GST-π表达阴性具有较长的DFS。因此ERCC1、TS的表达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GST-π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需进一步实验论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