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不同表面处理种植体骨整合能力的对比实验研究
【6h】

两种不同表面处理种植体骨整合能力的对比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综 述:口腔种植体钛基材上的羟基磷灰石涂层应用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犬种植体动物模型,比较BLBⅢ(HA+SLA)及BLBⅠ(HA)两种种植体在形态、组织学观察、光镜观察等的差异,分析钛及其合金不同表面形态及表面修饰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过程,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不同修饰及改性的种植体表面的骨整合程度。 方法: 1、种植前对BLBⅢ及BLBⅠ种植体的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2、犬动物模型的建立:拔牙后即刻随机植入BLBⅢ及BLBⅠ种植体3、术后2,4,8周后分别处死动物, (1)大体标本观察:种植体有无松动脱落,有无炎症。 (2)组织形态学观察:①甲苯胺兰染色标记种植体周新生骨并计数;②BLBⅢ及BLBⅠ种植体的骨结合率4、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判断BLBⅢ及BLBⅠ种植体骨结合率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1、大体标本检查:种植体无松动,无脱落,种植体周围龈无充血、肿胀、破溃及流脓。以小锤及金属杆轻轻打击种植体,声音清脆提示种植体种植成功。 2、组织学检查术后2周:BLB I代新生编织骨沉积于种植体表面上,骨小梁结构细小,分布稀疏,骨小梁周边可见零星排列的成骨细胞(图5);BLBⅢ代可见新生骨板紧密包绕于种植体表面(图6),少数区域与骨髓腔直接接触:高倍镜下可见界面结合骨板骨陷窝内的骨细胞,骨髓腔内可见大量造血组织,脂肪细胞较少。金属种植体与骨连接界面呈骨性结合形态,两种组织呈间断性对合接触,其间未见纤维结缔组织生长。 术后4周:BLBⅠ代种植体周围可见大量新生的编织骨和骨髓组织,BⅠ,BⅢ代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增高,形成板层骨术后8周:BLBⅠ代成骨能力进一步增加,在骨一种植体界面上可见矿化的骨基质与种植体紧密接触,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呈放射状或平行排列的板层骨(图7)。BLBⅢ代更多的新生骨组织,板层骨形成,骨小梁结构较为粗大致密而连续性好;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成熟,可见普遍的板层骨和哈弗氏管结构(图8)。 3、骨一种植体磨片观察种植后2周BLBⅢ种植体组种植体与松质骨的接触率明显高于BLBⅠ种植体组,P<0.01。 种植后4周BLBⅢ种植体组种植体与松质骨的接触率仍高于BLBⅠ种植体组,P<0.05。 种植后8周BLBⅢ种植体组种植体与松质骨的接触率与BLBⅠ种植体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含羟基磷灰石的种植体于术后8周在种植体与骨之间形成骨性界面,表明该种植体和骨形成一有机骨整合体2.采用羟基磷灰石(HA)涂层和喷沙酸蚀(SLA)两种处理的种植体具有优越的骨整合能力,较羟基磷灰石表面HA厚涂层更为可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