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市场经济环境下道德失范的反思
【6h】

市场经济环境下道德失范的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道德失范现象诠释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1、市场经济

2、道德失范

3、道德失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道德信仰迷失

(二)社会信用危机

(三)道德评价错位

(四)“潜规则”盛行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道德失范出现的深层次物质原因

1、市场经济原则的异化

2、贫富差距的拉大

(二)道德失范的外部原因

1、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

2、法制不健全直接引发道德危机

(三)多元价值观相冲突,道德评价多重标准

(四)道德教育滞后导致国民素质下降

四、市场经济环境下道德失范的治理对策

(一)治理道德失范的指导原则

1、要考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要考虑剑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3、要考虑到与中华文化相承接

4、要使社会卡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道德失范治理的对策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发展

2、创新制度,健全法制,增强社会控制力

3、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道德建设的步伐

4、加强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风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当代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已经并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等行为和观念相互渗透,原有的道德合理性受到质疑,道德建设明显迟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新的道德困惑不断出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是符合历史进步和发展趋势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精神生活领域的确存在许多失范现象,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功利主义与享乐主义思潮扩张,社会舆论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原有的主体思想道德系统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我国所面临的道德状况确实是严竣的,道德信仰迷失、社会信用危机、道德评价错位、“潜规则”盛行等,甚至在局部地区、某些领域不道德的丑恶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注意吸收已有的学术成果,在分析道德失范和市场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从市场经济原则的异化、贫富差距的拉大、制度有效供给不足、法制不健全、多元价值观冲突、道德教育滞后等方面,探究了道德失范原因,提出道德失范治理的对策,及完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