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
【6h】

论我国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 言

第一章《公约》中有关贿赂犯罪的解读

一、《公约》的出台背景与价值分析

二、《公约》中有关贿赂犯罪的具体罪名

(一)贿赂本国公职人员罪

(二)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

(三)私营部门内的贿赂罪

(四)影响力交易罪

第二章与《公约》相比较我国贿赂立法存在的缺陷

一、我国刑事立法关于贿赂犯罪的立法沿革

二、我国贿赂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思想过于宽缓

(二)因法无明文规定导致对某些贿赂行为查处无据

(三)犯罪主体的规定存在漏洞

(四)对贿赂范围的规定滞后于形势发展

(五)贿赂犯罪的行为方式过于单一

第三章我国贿赂犯罪立法完善的宏观思考

一、修改受贿罪的主体表述

二、取消贿赂犯罪的主观目的

三、准确定性贿赂犯罪的范围和数额标准

(一)扩大贿赂犯罪的范围

(二)贿赂犯罪的数额标准应予取消

四、修改行贿罪的行为方式

五、贿赂犯罪法定刑刑种的设置与完善

(一)贿赂犯罪应当完善罚金刑

(二)贿赂犯罪应当增设资格刑

(三)我国贿赂犯罪死刑的理性思考

第四章我国贿赂犯罪立法完善的条文建议

一、一般贿赂犯罪的条文修改

二、增设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

(一)增设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组织官员罪的必要性

(二)增设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组织官员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对影响力交易罪的借鉴和移植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词

展开▼

摘要

贿赂犯罪,是伴随着国家统治而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无论实行何种政治体制,在社会资源的只能有限分配的情况下,只要有公权力的存在,就会有贿赂行为的出现。如何对贿赂犯罪的进行全面而有效的预防与惩治,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联合国于2003年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体现了国际社会打击贿赂犯罪的共同意愿和决心。同年,我国签署了此项公约,对该公约的研究与借鉴,是我国在惩治贿赂犯罪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最好途径。 近年来,我国原有的贿赂犯罪立法规定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打击贿赂犯罪的需要。一些有争议的立法规定不仅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也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分歧与困扰。例如:对贿赂主体范围的把握非常模糊,贿赂行为的规定过于单一,关于贿赂犯罪的数额规定是否继续保留等。同时,对外国公职人员和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贿赂行为规定存在着立法缺位。本文以《公约》为视角,与我国现行刑法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目前在贿赂犯罪立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贿赂犯罪立法的构想。 本文由四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是对《公约》的出台背景和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公约》中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现行贿赂犯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第三部分是在上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贿赂犯罪立法所进行的宏观思考,提出了相对应的完善建议。一是修改贿赂犯罪的主体要件,取消贿赂犯罪的目的;二是完善贿赂犯罪的行为方式,准确定性贿赂犯罪的范围和数额标准;三是重新考虑贿赂犯罪法定刑刑种的设置和死刑的废存。 第四部分是对修改完善刑法贿赂犯罪的条文提出的具体的条文建议稿,主要包括对现有条文的修改和增设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的设想。 我国贿赂犯罪的现行刑事立法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完善,而我国加入《公约》,标志着我国政府反腐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以《公约》为借鉴对我国贿赂犯罪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完善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规定,有助于加快中国刑法的立法进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