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分子肝素预防胃肠道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6h】

低分子肝素预防胃肠道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0年6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西五病房收治的255例胃肠道手术病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资料入组标准。根据术后是否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分为术后非抗凝组和术后抗凝组。术后非抗凝组包括胃肠道手术123例,术后未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术后抗凝组包括胃肠道手术132例,术后1-7天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1U。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监测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液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量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计算两组病例术后腹腔引流液总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非抗凝组共123例,发生术后静脉血栓6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肺栓塞2例。术后抗凝组132例,无术后静脉血栓病例。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4.88%降至0%(P=0.012),低分子肝素显著降低了胃肠道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抗凝组与术后非抗凝组在术后血液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数量、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术后腹腔引流液总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抗凝组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术后非抗凝组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
   结论: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的降低胃肠道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术后非抗凝组相,术后抗凝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数量、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术后抗凝组的腹腔引流液总量与术后非抗凝组相比无显著性增加。因而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是预防胃肠道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