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RFID的图书馆古籍典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6h】

基于RFID的图书馆古籍典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RFID技术研究现状

1.2.2 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需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技术

2.1 RFID

2.1.1 RFID技术简介

2.1.2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2.1.3 RFID标签的分类

2.1.4 RFID标签存储结构

2.1.5 标签与阅读器通讯

2.2 EPC标准

2.3 RFID中间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业务分析

3.2 系统硬件产品介绍

3.3 系统软件功能需求

3.4 系统功能分析

3.4.1 系统子功能分析

3.4.2 外部接口需求

3.5 RS232与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3.6 TCP/IP通信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详细设计

4.1 自助借还模块

4.1.1 自助借书模块

4.1.2 自助还书模块

4.2 图书整架模块

4.2.1 架位采集

4.2.2 架位整理

4.3 图书查找

4.4 统计盘点

4.5 架位上架

4.6 安全门禁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无线式、非接触的方式即可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使用中通过发出和接收射频信号来判断识别目的标签或对象,并可同时获取对应标签或目标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不接触地无线射频方式实现短、远距离的全自动双向通讯,并可达到识别与交换数据的目的。RFID技术具有可识别高速运动中的物体,并可即时批量读取多个标签,使用起来简单便捷,以及可在复杂多样环境下运行等特点RFID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得到应用,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
   当前主流图书馆管理运营模式,主要通过在书本上粘贴条形码,借、还书时通过激光扫描器扫描条形码,完成借还书流程,优点就是成本较低,但所有操作都需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弊端就是对于馆藏内的图书发生错架、乱摆情况只能通过人工排查,工作量大且繁重,既浪费大量人力也不方便读者借阅,借还书过程只能人工一本一本书籍扫描,当大量图书需进行操作时,极易发生错漏,且偷盗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介绍的基于RFID的图书馆古籍典藏管理系统将RFID技术引入到古籍典藏管理中,对古籍图书进行实时监控,简化借还书流程,并可批量无误地读取书籍信息,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读者满意度;同时可有效防止错架、乱架现象,并提供更高的安全性,确保图书的安全。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借阅和典藏模式,改进了图书馆的管理方式,随着成本的降低和RFID技术固有的可用性,经济效益还将得以延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